再世为臣重生: 再世为臣重生 第55节

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.wajiwxw.com提供的《再世为臣重生》 再世为臣重生 第55节(第1/2页)

    当初他审问了几圈,被季云以各种理由搪塞。即使到后来,他一怒之下揭开了季云的面具,季云却对这个功绩只字不提。

    而这次,宣国的军队之所以能在与南方三军对抗的过程中,占尽了上风,全都是因为季云令苏善将宣国的生铁,贱价卖给南方三军打了兵器的功劳。

    由于宣国生铁的品质不及景国的生铁,所以两方军队在制造兵器时的步骤,并不相同。

    宣国的兵器,是生铁经过了精锻与淬炼,打造而成。但南方三军使用的兵器,却是用粗炼了的生铁,直接制作的。

    因为景国的生铁内含的杂质少,不需要精炼便可锻造成钢,所以当他们按照相同的步骤,使用宣国的生铁去锻造兵器的时候,锻造出来的兵器自然质脆而钢,易生锈,易折断。

    这些并不起眼的细节,却在关键之时,决定了两军相战的胜负。

    当士兵挥刀相抵的时候,刀能锋利几分,强韧几分,抵抗的时间能多几分的话,胜败生死,便是完全不一样。

    季云所做的,是将南方三军的战力,从根本上瓦解掉。

    朝堂上的官员,非但没有一人躬亲来前线视察过,反倒单单凭借着几本账目,几个进出的马车的,便妄自下了季先生贱卖生铁与敌国的罪名。

    他们不知前线情况,更不知道刀具应该用什么铁、生铁与熟铁的区别、宣国的铁与景国的铁的区别,但居然能决定内行人的生死。

    想来真是一个大大的讽刺。

    一些不做事的人躲在幕后,商量决议着做事之人的命运。

    他们对季云是如此,对他也是一样。

    让他去诛杀季云?

    可笑,还说些什么期待他早日凯旋之类的狗屁话。

    若真是期待他凯旋,何必让他去杀下属?这分明就是试探他的态度,他怎会不知?

    “传令下去,我们将以琛州城为据点,北上重新夺取宣国。”

    “当全军在琛州城中集结之时,我有话要对他们说。”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陈博涉是一个言出必践之人。既然挑明了要和宣国决裂一事,即刻便行动起来,对几名随行的副将,说明了今后的部署。

    “你让陆李二位将军,把大沧国的军队休整好了,带进琛州城来。”

    “你让伍将军负责整编大沧国的降兵,整编好了,也带过来。”

    “你让华将军让他先行一步,到琛州城来与我会合。我要将整编香南国降兵的事宜交给他。”

    “另外,那个琛州城的太守,叫什么蒋良的……让人把他放出来,我要让他赶紧将琛州城的秩序恢复了,好作为我们的据点。““还有……要向景国和香南国征粮,给百姓除了留下过冬的口粮之外,其余全部征上来。但不许巧取豪夺,不许贪赃枉法,违令者按军方斩立行。我不想在南方立足未稳,就被民怨民愤给掀翻下去。”

    一个月之后,当大沧国的宣国余部,和南方三军的叛军全部整编好,入驻了琛州城之后,陈博涉将全军的都头、军长、参将、副将和大将,全部集中在了校场之上。

    “我请诸位集结于此,想必诸位心中也知道所为何事……”

    陈博涉将公子文怀的命令,季云的功绩,和自己心中的打算,全部说给了这些高级将领听。

    大将们听罢了,眼里也是动容的神情。甚至连一贯反对季云的廉生老将军,在听了陈博涉的叙述之后,也是一声长叹。

    “为什么,他从来都不说呢?如此耗费心力,呕心沥血,却不贪功,不张扬……害得老朽也对他误会颇深,以为他是长袖善舞,只会讨将军欢心。”

    “是啊,”陆将军也感慨,“原来我们在阳平关得到增援的兵力,竟是季先生说服傅太守,调达过来的。若不是增援及时赶来,恐怕我们未必有胜算。”

    “难怪这次跟南方三军对峙之时,总觉得他们的刀戟特别易断,而且锈迹斑斑。我还以为是他们操练不勤,懈怠了呢。原来是季先生先一步击败了他们。”伍将军恍然大悟,末了感慨。

    “季先生一人,当真抵得了十万兵马啊。”

    季先生为什么不说,也不声张,更不显山露水。即使被误会,被诋毁,被污蔑,被责罚,也只是逃了而已,从来都不争辩,也不抗争。

    为什么?

    陈博涉想,可能因为他追求的是尽谋士之责,无愧于心而已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何谓谋士?辅佐主公之人。

    他们出谋划策,排忧解难。为主公谋定江山,甚至不惜以死相报。

    他们心思细腻,思虑缜密。在出事之前便想定了前因后果,将事情的所有脉络握于掌心之中。

    他们千机算尽,殚精竭虑。算天时,算地利,算命数,算人心,却唯独不将自己的功绩与功劳计算在内。

    他们谋划的时候一人苦思,将那份谋略藏于心底,当谋略在运筹和执行之时,也不得声张。

    待到事成之时,他们默默地退居幕后,变成主公身后影子一般的存在。

    人们记得谋士是能言善辩,巧舌如簧,也知道他们不择手段,两面三刀。却不记得他们曾经做过了什么,只会说一句,“那人很是狡猾”,然后敬而远之。

    若主公是个“兔死狗烹”的忘义之徒,他们甚至连名字也不会留下。

    脑袋落地的同时,他们所做的一切,便随风而逝了。

    上天待人,真是既不公平,也不正义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公子文怀在邺城之中,等着前去给陈博涉传令的使臣回信。但左等也不来,右等也不来……已经去了半个来月了,还是没有回来。

    更令人有些不安的是,陈博涉的军队也没有回来。

    南方三国的联军基本已经被全灭了,三位国公也是死的死,逃的逃。

    眼看着南方大业已经安定下来了,为何陈博涉还是迟迟不归?

    纵然是个草包,公子文怀也能看出来,现在的局势有些不对劲儿了。

    陈博涉不回来。

    传给陈博涉的,让他诛杀叛贼季云的命令,犹如一纸空文。

    不……何止是一纸空文,简直就像是石头被投进了大海里,连个响声都听不到。

    恐怕不妙啊……

    是不是这个命令反而使得陈博涉觉得屈居人下,进而恼羞成怒,非但不杀季云,反而更起了反心?

    他想到此,便更忧心了起来,急忙想提笔再写一封信,厚着脸皮说,之前使臣传达的命令不是他本意,是有人以他的名义,实行的僭越之举。他之前也不知情,后来知道了,便将那个人斩杀了,还望将军早日得胜归来,执掌朝中大局之类的话。

    提笔写了一半,内侍来传令,说是米大人带了个人,想私下来拜见。

    公子文怀犹豫再三,还是放下了笔,捋了捋衣衫,请米户进来。

    “陛下,”米户拜见,“有一则好消息,一则坏消息,您想听哪一个?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你现在阅读的是
【哇叽文学网】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