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未来当药王: 20-30

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.wajiwxw.com提供的《我在未来当药王》 20-30(第18/20页)

靖宇问。

    “应该不是,不过得看了才知道。”风瑾说。

    他们翻过了两个山头,终于到了西峰脚下,一路上以赶路为主,也还是采了不少药材,其中有不少野生石斛,由于生长环境比较陡峭,大多都是成君昊去采的。风瑾还担心他大病初愈不太安全,事实上,成君昊的身手比他和陶靖宇的敏捷多了,毕竟是兵王出身。至于传说中的“药王”则不见踪影。

    一直爬到西峰半山腰背阴处的树林里,成君昊看到一株长相奇特的草,风瑾过去一看,发现居然是一株金线莲,他意识到,当地人说的药王会不会就是金线莲,金线莲的功能颇多,能治岩病,亦即现代人所说的癌症,而且药效极强,民间确实有药王之称。

    风瑾欣喜无比,正当他们准备去寻找更多金线莲的时候,风瑾接到了封晟的电话,他说:“小五,你现在在哪里?有一位从西京过来的中医刚刚联系了我,说是从论坛看到我们的招聘信息,想要跟我们面谈。你现在能过来吗?”

    风瑾一惊:“可我现在在升云山,回去还需要时间,下午可以吗?”

    “他下午要转机去欧洲参加一个学术会议。”封晟说。

    成君昊当机立断:“让他等我们一下,我们很快就赶回去,你先把人留住。”

    挂了电话,风瑾说:“那我们现在就下山,能赶得及吗?”想到下山的时间,还有驱车前往市区的时间,风瑾有些不太确定能否赶得及。

    成君昊说:“等等,我叫人开直升机来接。”

    一旁的陶靖宇已经惊呆了,成君昊真有钱啊,居然还有直升机。

    于是他们不再采药,背着药篓到一个开阔地方等直升机,半小时不到,直升机就出现在了升云山上空,又过了半个小时,他们在机场附近的一家酒店前面停了下来,与来自西京的中医见面。

    封晟见到他们来了之后,顿时如释重负,刚才跟那位中医谈论中医的时候,对方明显已经在质疑他的水平了,要不是他竭力挽留,人家都要走了。

    那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大夫,但是精神极佳,头发乌青,面色红润,看起来比他实际年龄至少要年轻十几岁。封晟给他们介绍:“这位是西京市仁善医院的孙博明教授。孙教授,这位是我们医院的投资人成君昊先生,这位是我堂弟风瑾,他也是一位中医。”

    “孙教授您好,欢迎您来云海市,让您久等了。”成君昊和风瑾都伸出手跟孙教授握手。

    孙博明打量着前面三个青年和一个孩子,全都年轻得吓人,就是他们想要复兴中医吗?他有点后悔打这个电话了,不过仔细一想,也确实只有年轻人才有这份冲动和干劲,不过这个水平就想复兴中医,还是想得太简单了。

    陶靖宇将背上的药篓摘下来,放在屋角,孙博明被那个背篓吸引走了视线:“这是什么?”

    风瑾笑着解释:“我们刚刚在升云山采药,接到孙教授光临的电话,才匆匆赶过来,顺便就一起带过来了。”

    孙博明眼睛里有了亮光,站起来蹲在背篓前,翻看了一下里面的药材,一边看一边说:“金线莲、石斛、杜蘅、紫背龙牙……这些都是你们自己去采的?”

    “对,是我们自己去采的。我发现医院药房里卖的药材很多品质都不太好,不是年份不够,就是炮制方法不对,所以我想尽量自己多采点药。”风瑾回答。

    孙博明扭头看着风瑾,有点意识到面前这个少年是有真才实学的,现在还有多少年轻人认得药材呢,他甚至都能断定药材的年份和炮制方法问题,他目光如炬:“你们在论坛上发布的那个病案,是出自谁的手?”

    风瑾笑着没有回答,封晟看了看几个人,硬着头皮说:“名义上是我,事实上是我堂弟。”

    孙博明看着风瑾:“是你对不对?”

    风瑾笑了笑:“小子不才,让孙教授见笑了。”

    成君昊说:“那个被治好的人,是我。”

    孙博明的视线在二人身上流转,然后笑了起来:“你们医院什么时候开张?”

    风瑾眼睛一热:“孙教授,您答应来我们医院了?”

    孙博明笑着说:“我年纪大了,希望有生之年还能实现复兴中医的愿望,希望诸位不会令我失望。”

    第三十章 开张

    他们和孙教授一起共进午餐, 在饭桌上聊了很多,彼此间也增进了了解。

    孙教授就是中医论坛里那位“看他人疯癫”,行医四十年,接触中医的时间更长, 他家原是中医世家,然而为现实所迫, 不得不改做中西医, 但这么多年来,他一直都没有放弃对中医的研究,是国内少有的以中医治疗为主的医生。

    “我曾经开过中医诊所, 但是收入微薄, 没办法养家糊口, 没能坚持下来,不得不回医院去上班。现在年纪大了, 没有负担了, 想为自己的理想再拼搏一把。这时候还不搏, 这辈子恐怕都没有机会了。”孙博明说到这里忍不住自嘲地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成君昊举起酒杯,说:“我觉得我们大家应该干一次杯, 因为我们都是理想主义者, 有着共同的目标。”

    大家都举起酒杯,封晟说:“祝我们早日实现中医复兴的梦想,干杯!”

    孙教授喝了酒,放下酒杯,问:“你们哥俩都姓封, 跟民生医院的封家是什么关系?”

    封晟与风瑾对视一眼,说:“我们哥俩就是封家的人,封孝儒是我爷爷。”

    孙教授惊讶地看着他们:“那你们这算是自立门户?”

    封晟苦笑着说:“差不多。因为跟家里的医学理念不合,所以我们出来了。我和五弟都想从事中医,我们觉得中医有西医所不能及的优势,不想让老祖宗的传承到我们这里断了。我五弟是中医天才,所以我们有信心将中医做好做大。”

    孙教授看着风瑾:“小风应该很年轻吧?这么年轻,医学造诣就如此高,实在令人佩服。”

    风瑾不好意思地笑了:“谈不上什么造诣,就是喜欢中医,以前跟一位民间的中医师父学了一段时间。我现在大学还没毕业,还在实习期,连行医资格证都没有拿到。能治好成大哥的病,运气成分也占了不少。希望孙教授不要笑话我不自量力就好。”

    孙教授的惊讶之情毫不掩饰,他行医四十载,都不敢打包票能治好一位瘫痪病人,就算是风瑾说的运气好,这种运气也不是谁都能遇到的,足以说明他是有大气运之人:“怎么会!真是天才啊,后生可畏!医术本来就不是以证书和资历来评定的,就好比中医从来都用不到英文,但是政策要求每位中医都必须英语过关,这有任何必然的联系吗?不过是政策的形式主义,一刀切罢了。还有很多人迷信老医生,资质平平的医生,到老了也不过是老一点的医生,而不是老了就变成了名医。”

    风瑾很喜欢孙教授的态度,只认才能,不看资历,他谦虚地说:“以后就请孙教授多多指教了。”

    “一起学习,我老头子以后也有向你学习的时候呢。”孙博明笑着说。

    吃完饭,他们送孙博明去了机场,在候机的时候,孙博明就他遇到的一些经典案例和风瑾进行了讨论,其实也有考校风瑾的意思。风瑾听了他说的病情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你现在阅读的是
【哇叽文学网】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