晓日明村坞: 23-30

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.wajiwxw.com提供的《晓日明村坞》 23-30(第11/14页)

人乱嚼舌根。若有人嚼舌根,那便是同我作对,看我不收拾他们!”@无限好文,尽在晋江文学城

    他终于承认夏馆是池家的了,却是出于想极力讨好一个可能出身显赫的人为目的,池不故觉得讽刺极了。

    洲渚丝毫不给他面子:“夏馆是池不故家,那也得她做主,何时轮得到你一个外人来做主?”

    黄长生的脸都笑僵了,他何曾给人赔过如此笑脸?!偏偏对方可能是他所招惹不起的人。

    他也越发相信县尉的猜测,毕竟哪个没有背景的浮客敢这么理直气壮、趾高气扬地对他颐指气使呢?

    洲渚见他竟然隐忍不发,便进一步试探他的底线:“再说了,我刚叫人来重建东舍,还没看到成果呢,我岂能离开?!”

    “洲小娘子要重建这个东舍?”黄长生沉吟片刻,十分主动地示好,“小娘子不必费心,这漏泽园乃官府所设,这里的房屋破损了,自然也该官府出面修葺重建。这事便交给我吧!”

    “哎,我可不敢,万一你建好了东舍,说是官府出的钱,不让我们住怎么办?”

    黄长生没见过这么能挑剔找茬的人,真是个难伺候的主儿!

    他忍着怒火,道:“不如这样,这钱由我私人出了,我会捐给天宁寺,指定了用于修建漏泽园的东舍。”

    这样一来,钱虽然是他出的,名义上却是天宁寺负责的项目,他只能捞个功德,将来却无法以此为由赶跑她们。

    洲渚的目的达到,憋着笑,摆出了一副瞧不上他的样子:“随便你,那都是你的决定,与我无关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黄长生带着一肚子的憋屈离开,不过,在还没彻底弄清楚洲渚的身份之前,他仍旧有些不甘心。

    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弄清楚洲渚的来历,可他跟县尉十几年没离开过南康州,除了每年会呈上一些总结一年政绩的文书给州府,再由州府转交到转运使那边去之外,再也没有别的机会接触转运使了。

    他们甚至连转运使都没有直接联系过,更遑论汴梁那边的洲氏族人了。

    县里,知县才当官没多久,必然不知道十五年前发生的事,且知县若不是没有背景,也不会被派来这边当官;县丞就更不用提了,虽是学究科出身,但宦海浮沉十二载,依旧只是一个县丞,混得比他还差!

    到了州府那一层,他们接触京中权贵的几率倒是比县官大。不过,那知州吴师尹向来清高,不愿攀附权贵,因此在南康州当了八年知州,仿佛被朝廷遗忘了,这样的人,必定不会帮他们去联系洲氏。

    至于转运司那一层级,小小县尉是没什么机会直接接触的。曾经县尉为了讨好转运使,特意派人送去一箱珍珠,结果险些被撸了官,因为朝廷已经下了禁止采珠的命令,他却顶风作案,是在违抗朝廷的禁令。最终,县尉又花了钱去收买别的幕职官,帮他说好话,他才得以继续当他的县尉。

    打那之后,县尉便不敢再随便贿赂转运使那一层级的人了,毕竟没机会接触了解对方,乱拍马屁是容易拍到腿的。而他也熄了升官的心思,毕竟在这里当山大王也是挺好的。

    最后,黄长生想到了一个人。

    曾经的翰林学士、国史院编修秦微云。他曾与洲赫一同在翰林院共事,私交甚好,却因政见不合,走向了对立。八年前,他因受党争牵连,先被贬去杭州当通判,次年又被贬去处州监酒税,接下来接连被贬去郴州、横州,三年前被贬来南康州监盐税。

    可以说,除了池仪之外,他是这南康州里,唯一一个曾离洲赫最近的官员,他必然知晓洲家的事!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将“瘟神”送走,洲渚喜滋滋地道:“这下不用扣你的工钱,我也不用出钱了。”

    池不故无语:“你还是头一个敢这么算计他,还在他面前耀武扬威的人。”

    “反正他的钱都是通过不法途径得到的,用来支持公益福利事业,造福更多买不起墓地的穷人,这是消除业障,我在帮他!”洲渚理直气壮。

    虽然这些都是歪理,但是通过洲渚的嘴说出来,还挺有道理的。

    “你现在就跟那些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’的鸡犬一样。”池不故吐槽。

    洲渚不以为耻,反以为荣:“我这是在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,狠狠地耍一耍他,给你出口恶气!”

    池不故:“……”

    这话她没法反驳。黄长生没有直接得罪过洲渚,若不是因为她,确实犯不着跟黄长生对着干。

    洲渚没有将黄长生的事放在心里添堵,她掏出了三张交子:“对了,李青瓷给我放了两天假,还提前预支了我一些分红,不如我们明日去逛街购物吧!”

    池不故右眉微扬,道:“既然你接下来有两日假期,那便随我去一个地方吧!”

    “去哪里?”

    “去拜访一位老先生。”

    洲渚不是很感兴趣,但池不故这么做必然有她的道理,于是第二天一早便跟池不故出了门。

    本以为只是在乡县活动,没想到池不故直奔州城。

    州城离漏泽园所在的新福乡二十六里路,一来一回极为耗时,若不是有急事赶回去,最好是在城中过夜,所以池不故才占了洲渚两天时间。

    进了城,洲渚刚要撒丫子跑去逛,池不故一把按住了她,将她带到了城门一侧最为显眼的“税关”处。

    这里是收缴关税的地方,所有带着货物的商队、小贩,进城时都得来这儿交税,等交了税,拿到“完税证明”才许进城做买卖。

    税关也分好几个部门,有杂卖的、监酒税的,也有监盐税和茶税的,茶、盐、酒这三个是税收的大头,尤为严格。

    要进城的商队排到了城门外去,池不故来到一个正在维持秩序的小吏面前,那小吏睨了她一眼,问:“干什么的?”

    @无限好文,尽在晋江文学城

    “我姓池,想拜访一下秦监当。”

    那小吏不理她,洲渚见状,拉开池不故,给小吏塞了几枚铜钱。

    那小吏这才拿正眼看她们,道:“且等着吧!”

    没一会儿,一个年过半百,两鬓都发了白的老翁走了出来:“阿池呀!”

    池不故急忙向他行礼:“怎敢劳烦老先生亲迎!”

    老翁朗声笑道:“我也不是为了迎接你,只是刚好想去茶庐喝杯茶。”他的目光往她身旁的洲渚身上轻轻转了圈,“一起吧!”

    送鞋

    秦微云所说的茶庐是离税关不远的一个茶寮, 它的格局跟一间一进的小四合院差不多,北面是两层,东西各几间草棚搭起来, 又用竹木隔开的寮间。

    @无限好文,尽在晋江文学城

    里面要么是一些坐等税关办好税的商贾,要么是身穿襕衫的文人雅客, 外面那些步伐匆匆为了三餐温饱而忙忙碌碌的身影,与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    “秦监当, 您来啦!”茶庐的伙计十分有眼力见地将他引到他常待的寮间。

    那是二楼临窗的一个寮间,临窗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你现在阅读的是
【哇叽文学网】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