晓日明村坞: 50-60

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.wajiwxw.com提供的《晓日明村坞》 50-60(第4/13页)

日挣千钱。莲花寺僧人造莲花纱, 价格比别的纱贵两三成!还有大相国寺, 搞草药种植, 还会炮制茶叶,又开饭庄, 还会做香料买卖。那些名寺皆如此,天宁寺为何不能效仿呢?”

    慧平大师叹为观止:“洲施主见识广博呀!”

    “你别光夸我, 就说要不要一起发财?!”不想干体力活?没关系,只要钱到位就行。

    @无限好文,尽在晋江文学城

    洲渚看中的是僧人的带货能力。历代以来, 佛教的影响力都不小,比如高足家具的兴起都跟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,雕版印刷术最早也是应用在印刷佛经上面,甚至洲渚所知的最早的糖冰制作方法也是跟邹和尚有关……

    如此强大的带货能力,不运用起来太可惜了!

    洲渚简单通俗的话语令慧平大师一噎,道:“出家人应视金钱如粪土。”

    洲渚懂了,大师是担心答应得太快,显得没逼格。

    “粪土好,田间的作物没有粪土,就不会有好收成。谁能说粪土不是好东西呢?所以,大师,我们要一起搞粪土吗?”

    慧平大师:“……”

    @无限好文,尽在晋江文学城

    池不故觉得,慧平大师没有把洲渚赶出天宁寺,已经是极为宽厚仁和了。

    洲渚嘴皮子都磨秃噜皮了,也没能把慧平大师说服。

    她只好暂时先放弃天宁寺,毕竟就算跟天宁寺合作,那也得等一年半以后,因为那时候,她跟李青瓷的五年之约就满了。@无限好文,尽在晋江文学城

    之后她又去找白衣庵的尽休师太:“尽休师太要不考虑一下种甘蔗?白衣庵养这么多女尼很辛苦的吧?如果收入提高了,女尼们的生活也能得到改善,甚至有更多的能力去帮助百姓了不是吗?悬壶济世,不也是出家人的修行么?”

    尽休师太:“……”

    洲渚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,成功地忽悠了尽休师太做主让租了白衣庵良田的佃客都种上甘蔗。不多,只占了三成,但加上全县的农户种植的甘蔗数量,洲渚有信心年底的糖产量能翻几倍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生活在这封建的朝代,注定不能事事顺心、一帆风顺。

    到了三月,北边有诏令下来,因边关战事起,军饷支出倍增,国库吃紧,所以要对商人加收市利钱,即除了正常的商业赋税外,每一百文钱的交易额要加收十文钱的商税,还有补贴县级财政的事例钱、补贴胥吏的呈比钱……

    以糖冰为例,每斤糖冰市价1200文,原本要交一成商税即120文,然后现在又要加120文市利钱,加上事例钱、呈比钱等,税占比近市价的三成。

    商人自然不愿意做赔本买卖,所以糖价会提高,这个税最终还是转移到了老百姓的头上。

    即便是只负责生产的洲渚,也受到了影响。糖价贵了,买糖的人自然会减少,这对她这个上游原料商和厂商都不太友好,所以她只能增产,降低批发价,走薄利多销这条路子。

    好在北边的战事离南康州太远了,除了商税增加之外,米价等粮食作物的涨幅都不高,更不必担心哪天铁骑踏到家门。

    洲渚从前就知道,商场如战场,向来是风云变幻,鬼神莫测,她不甘心坐以待毙,所以准备积极应对。

    如何积极应对?自然是要让糖融入到百姓的生活中,让百姓跟离不开盐一样离不开糖。所以,开发各种甜点就很有必要了。

    现今市面上甜点不少见,但多以蜜糖、饴糖为主。比如蜜糕、蜂糖糕等糕点,和蜜饯果脯,都是因蜜糖而生产制作出来的。饴糖就更不必提了,它的原料是稻米、黍米还有大小麦,这些作物种植地域基本在北方,而历朝历代,政治、经济、军事的中心都在北边,因此饴糖在北边广为流行。

    而蔗糖制品呢?

    人们提到甘蔗,最先想到的必然是榨汁做饮品。

    便是糖冰与红糖的作用,除了跟药用沾上一点关系之外,平常最多也就是加入到汤里煮成糖水。

    也不是没人用蔗糖产品来制作甜点,但很多如麻糖、鼓儿糖等含有蔗糖的甜点,主要原料都是饴糖,然后在里面掺了点蔗糖,它们并不完全算是蔗糖制品。

    即便是盛产蔗糖的广州等地,也到处有饴糖的影子。

    顺便一提,洲渚怀疑现代的广式糖水那么出名可能是因为工业化后,蔗糖的产量大大提高,蔗糖也走近了寻常老百姓家,然后蔗糖的地位才逐渐超过饴糖、蜜糖等。

    当然,在离工业化不知道还有几百、几千年的情况下,没法实现量产的蔗糖实在是太难出头了。

    基于这些原因,洲渚决定制作各种甜点,只要这些甜点得到了百姓的认可,那蔗糖早晚有一天能赶超饴糖的。

    甜点分两大类,糖果跟糕饼,细分下来又能分出数十种类别,洲渚没有耐心分得那么细致,她只抓糖果与糕饼两个大方向。

    糖果类,她想到了南康州盛产的椰子,椰子能做成椰丝、椰蓉、椰子糖,原料之一是白砂糖,但现在的工艺水平还生产不出白砂糖怎么办?没关系,用糖冰替代。

    除了椰子糖,还有冬瓜糖、糖葫芦等,口味多样,总能满足老百姓的口味。

    糖果到底是太甜了,而且不能饱腹,所以不一定比糕饼类受欢迎。

    洲渚能想到的糕饼类甜点数不胜数,什么绿豆饼、米糕、凉糕、豆沙糕、马蹄糕——说到马蹄糕,它的原材料之一是荸荠,俗称“马蹄”。北方的人可能对它很陌生,但两广、闽地的人对它却很熟悉。

    洲渚观察过,南康州栽培荸荠的人不在少数,因为有点甘甜,还多汁,所以一般被人作为水果给端上桌。因它生于沼泽或水田中,所以对于很多富户来说,它们并不是什么稀罕的奢侈品,多是百姓用来充饥的。

    当地人不清楚它还有别的用途,洲渚却清楚,荸荠可以磨成粉,然后加糖水,就能制作成马蹄糕了。

    除了以上糕饼,洲渚还想到了南康州当地美食——籺。比起那些绿豆饼,恐怕南康州的百姓对籺的接受度更高,所以如果能弄出甜口的籺,那就更好了。

    在做甜点方面,洲渚只是一个理论家,实践阶段还得靠平日负责下厨的杜佳云及池不故。

    杜佳云心疼糖,所以在制作糕点的时候都十分小心谨慎,力求少浪费一些糖。

    洲渚却说:“要想成功,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,若是连这点觉悟都没有,怎么挣大钱呢?”

    她将那些并不算成功的糕点送去给白衣庵的尽休师太,让她供奉于佛堂,又或者分发给贫苦的人吃。

    尽休师太没有吞功,在救济食不果腹的穷苦之人时,也会提到这些东西都是洲小娘子提供的。

    洲渚之所以选择让尽休师太去做这个好人,一是糖太贵了,如果她经常拿出这些甜点来分发给别人,肯定会惹人注目,别人一看夏馆只有三个弱女子,然后把她们当成冤大头,前来搞事怎么办?她跟池不故有自保能力,杜佳云没有。

    二来,她并不想让人养成习惯,哪天她拿出好的糕点,不再免费给穷人发放,他们肯定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你现在阅读的是
【哇叽文学网】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