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阅读的是
哇叽文学网www.wajiwxw.com提供的《首辅养成,从种田开始》 180-190(第2/16页)
“就几步路,你还折腾一遍。”
季回摊在他身上:“那还不是因为想你了?这么久没见,怎么感觉你更好看?”
林言被他说的哭笑不得:“你这人,是不是大早上就吃了蜂蜜,嘴这么甜?”
季回嘿了一声:“我说真的,比着刚过完年那会儿,气色好了,皮肤也好了。”
林言想了想:“那估计是去年太忙了。”
漳州能用的人也不多,他得帮着陆鹤明打下手。
两人许久未见,一直到马车停下来,两人才牵着手下来。
陆母和早早他们听见声音就往门口走,两家长辈见面,难免要寒暄一番。
林言招呼大家进去,云织把饺子煮好,两家人才围着桌子坐下来。
阿眠和二叔么见了礼,算算辈分,他俩还是同门师兄弟呢。
“最近可有练琴,等吃完饭师兄可要替老师检查一下!”
阿眠闻言啊了一声,季回笑得不行:“爹么,大过年的吓唬我们阿眠干嘛,等会儿吃饺子都不想了。”
二叔么嗔他一眼,忽然又想说什么:“按辈分来,你还得称呼阿眠一声师叔呢。”
季回还没怎么样,阿眠连忙摆手,他敢喊,他也不敢应啊。
一屋子人都笑开怀,季回这辈分,直接和陆早早一样了。
陆早早正和季二叔大眼瞪小眼,大家都在笑,只有他还一脸懵。
季二叔糙久了,如今一个奶娃娃在怀里,浑身上下都是僵硬的。
陆早早看看这个,又看看那个,犹豫了好一会儿才向着陆鹤明伸出手。
“阿爹……”
陆鹤明听见声音才发现一大一小都僵硬着,忍着笑接过来,才招呼大家落座。
一人一碗饺子下肚,过年的气氛才愈发浓烈起来。
炸丸子,写春联,走亲串友,大街上人来人往,采购着年货……
直到漳州响起第一声爆竹,大街小巷争先恐后地在自家门口点燃。
噼里啪啦的声音笼罩着这座小城,屋里煮饺子的呼噜声将寒风掩盖,欢声笑语充斥着每一寸土地。
连漳江都格外安分,平静地流过这里,从城内穿过,带着大家的期盼与祈愿流向远方。
爆竹声渐渐停息,大家在屋里守岁,又是一年新春,陆母他们坚持不住,带着早早回去睡了,剩下几个年轻人凑在一起打叶子牌。
林言把手里最后一张牌扔在桌子上:“我又赢了!”
季回不服气,瞪着卫陵光:“你这人怎么回事!怎么还故意送牌!?”
卫陵光自然也不服:“怎么能怪我?这人会算牌!”
眼看着两人要吵吵起来,林言连忙起来制止:“好了好了,最后一局不给银子,马上到子时,咱们出去放爆竹。”
林言今晚赚的最多,阿眠不输不赢,剩下卫陵光和季回输了个精光。
两人谁也不服谁,哼了一声各自扭过头去。
林言捧着银子给陆鹤明看,陆鹤明笑着摸了摸他的头。
用口形夸了一句。
“很厉害。”
林言傲娇地抬起下巴。
这会儿外面已经有了声响,他们在外面热闹了一会儿,子时一到,陆鹤明才点了门口的爆竹。
林言捂着耳朵,眼神亮晶晶地看着陆鹤明,似有所感,两人默契地对上眼神。
爆竹声渐停,卫陵光又把烟花点燃,绚烂的烟花炸开又落下。
“砰——”
陆鹤明走到林言身后,帮他捂住耳朵。
“砰——”
陆鹤明弯腰凑到他肩膀上。
“砰——”
“阿言,新年喜乐——”
起落之间,又是一年过——
作者有话说:新年快乐新年快乐——
好喜欢写过年[抱抱]
第182章
大年初一, 不少人来家里拜年,陆鹤明是漳州一把手,除去两个大人,还有一些商户带着节礼登门。
福建布政使那边的年礼, 林言提前两日便让人送了过去, 初一刚好能赶上。
陆鹤明招待完两位大人, 院子里一片安静,进了屋里林言正端着茶杯喝水。
“两位大人走了?”
他们千里迢迢从盛京而来,过年也不能回家去, 林言也给他们备了厚厚的年礼, 毕竟是跟着陆鹤明干活的人, 还是要放在心上的。
“送走了, 让他们过了十五再上值,年前确实太忙了。”
那两人感动不已地走了。
林言倒了一杯水给他:“咱们陆大人真是贴心。”
陆鹤明知道他在调侃自己, 无奈一笑:“今日来了几个商户?”
漳州毕竟是陆鹤明的地盘, 虽然公正, 但难免有人上赶着巴结。
“张家,李家, 宋家都来人了, 送的节礼也不贵重, 我就让小木子收下了,等会儿再回礼就是。”
林言心里有数, 毕竟是他们的一番心意, 收了也能安稳人心。
底下几个县令也都让人送了年礼过来。
所有都要登记在册,还要对应回礼,前前后后一直到初十,夫夫二人才清闲下来。
过个年可不轻松, 只有陆早早,仗着年纪小,整日溜圈,压岁钱收了一箩筐。
“早早,你的压岁钱爹么先给你放着,等你长大了再给你好不好?”
早早歪着头思考:“糖!”
林言被他天真的模样逗笑,抱着他哄:“行,爹么给早早买糖吃。”
“爹么吃!”
一圈大人围着他们父子二人看,听见陆早早答应地爽快,没忍住哄笑一团。
陆鹤明在二人身后叹了一口气,捏了捏陆早早的脸。
傻孩子,被自己爹么骗了还替他数钱呢。
“阿爹吃!”
陆鹤明:“……”
林言记挂着学堂的事,府城连着底下镇上的学堂,总共三个夫子年前就定了下来。
过了十五就正式开始上课了。他和季回又带着人去把学堂打扫了一遍。
“这学堂这么小啊?”季回课桌板凳放好,转身看了两圈。
一进的院子,左右两间厢房,外加三间正房,不为学子提供住宿,总得来说也不算小。
林言点点头:“现在漳州的的童生和秀才都不多,而且年岁也都大了。”
早就没了继续学下去的心思,如今大多各处谋生,这三位夫子也是林言从其他地方找来的,再培养小的也要好几年。
这期间在扩建就是了。
“那这学堂真不收钱?”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你现在阅读的是
【哇叽文学网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