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举兴国: 12、考试

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.wajiwxw.com提供的《科举兴国》 12、考试(第2/2页)

  再往后的帖经题,就都是未曾在学堂学过的了,孟知行放下笔,简单看了一下,四书五经应都有涉及,至于是否还有其它书籍,因为知识储备的问题,他暂时看不出来。

    后面的墨义题,小梁夫子从不讲文章释义,只让背书,所以孟知行也没有作答。

    丁班的学童,会答的题目不多,没过多久,所有人都放了笔。

    见没人再答,小梁夫子收走试卷,布置了背书习字的任务后,便回了隔壁书房。

    小梁夫子一出去,周围的学童便小声讨论起,刚才的试题答案,有几个估计是答得很不好,说完开始轻轻抽泣。

    孟知行扭头看,旁边的黄绩学,已经拿出了前几日刚得的《花谱》,准备开始绘画。

    那书孟知行翻看过,算是绘画科普类书籍,在这时代颇为难得,听黄绩学说,这书花了他八十多两银子。

    孟知行有些遗憾上辈子没学过绘画,说不定能大赚一笔。

    遗憾不过片刻,他便收敛了心神,从书箱里取出一张空白的纸,再次抄起了试题。

    刚抄完,临摹完一副梅花图的黄绩学凑了过来,开口询问:“孟弟,你怎么又抄这个?”

    “我试试看,能答出多少。”

    孟知行回答完,黄绩学点头不再多言,就在旁边看着他答题。

    花了一刻钟多些的时间,孟知行把会做的题目都答了。

    拿起整张试卷,发现他只答出了六成的题目,不禁感叹:“背的书还是太少了,好多题,我甚至不知出自哪本书。”

    黄绩学听到孟知行的感叹,轻笑一声:“孟弟,不介意的话,我帮你看看。”

    “请黄兄赐教。”孟知行直接把试卷递了过去。

    “‘故君子居易以俟命,小人行险以徼幸’是《礼记》里的,不过我不知释义,只是背过。这句……”

    黄绩学指着试卷上空着没答的题目,一一给孟知行说了是哪本书里的。

    他边说,孟知行就拿笔在旁边做笔记。

    等全部空处都做了笔记,孟知行才发现,黄绩学竟全都背过。

    虽然大多文章黄绩学都不知释义,但在不知释义的情况下,能清楚记住文章内容,倒更让孟知行佩服了。

    他到这古代之后,背书速度明显不如上辈子,主要原因就是,不知释义,很难背下来。

    孟知行满脸羡慕的询问:“这些书,黄兄背了多久?”

    黄绩学歪着头看着他,想了一会才说:

    “三四岁的时候,在我兄长书房听他背书记住了些。中间两年,我父亲怕我打扰兄长读书,不让我去书房。后来,我兄长出了点意外,七岁开始,父亲给我请了夫子,算起来断断续续也有四五年了。”

    孟知行回忆起,之前黄绩学说过,他先前在家时,有他娘护着他,他每日只学两个时辰,所以他父亲才把他送到苍梧县,想让他远离家人,静心学习。

    这么算,他这个同窗的记忆力非同一般。

    “黄兄莫不是可以过目不忘?”孟知行有些好奇。

    黄绩学轻咳一声,有些不好意思:“倒也不至于过目不忘,不过一本书看个两三遍,也就能记住了。”

    全靠勤奋,只比一般人背得稍快一点点的孟知行,面上微笑,心中却在呐喊:“这世界上的天才为什么不能多我一个,我要有这能力,赚积分岂不是很容易。”

    一阵腹诽过后,孟知行再次下定决心,他要加倍努力。

    之后的日子,孟知行更是一刻都不敢放松,尤其是看到黄绩学,就和打了鸡血一样,更加拼命。

    时间长了,黄绩学都被他卷得,不好意思再每天只是作画,直接去书肆买了好些书回来,与孟知行一起背诵抄写。

    见他家中舍得花银子给他买书,孟知行又推荐他去寻些书籍的注疏,用来自学。

    这类型的书,书肆也不常见,但也能找出几本。

    黄绩学得了书之后,每日沉迷于书海,认真研读。

    小梁夫子借了孟知行十本书之后,不愿再借。黄绩学便把他的书,大方的借给了孟知行。

    之后两人每日就都一起,抄书、背书、研读文章。

    看他俩每日学得如此刻苦,连带着班里那些学童,也有样学样的努力起来。到后来,所有同窗甚至比起了谁背书更快。

    到四月份时,有时小梁夫子刚布置了背诵任务,全班学子便异口同声答,已经背完,可以考核了。

    小梁夫子见他们如此努力,不仅没有高兴欣慰,反而开始无端辱骂惩罚班上学子。

你现在阅读的是
【哇叽文学网】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