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阅读的是
哇叽文学网www.wajiwxw.com提供的《科举兴国》 14、计策(第2/3页)
行并不离开,把手中书箱提高道:“我来给黄兄送他的书箱。”
“交给我就好。”那小厮说着,伸手想接。
孟知行摇了摇头,并未松手,只说:“我还有事得亲自与黄兄说,若是为难,烦请通报,我先拜访黄伯父也可。”
小厮神色有些为难,压低声音道:“老爷和少爷都不在府上,公子还是改日再来吧!”
孟知行突然明白,这院子小,估计黄绩学被他父亲带到大宅去了,只是不知是哪座宅子,便直接开口:
“冒昧请问,不知去的是府上哪座宅子,我今日实在是有事,只能打扰了。”
那小厮有些意外孟知行竟连这都知道,想着或许是真有要紧的事,便含糊答道:“洒金桥那边的宅子。”
孟知行道谢后,提着书箱离开。
洒金桥离此处有些距离,孟知行一个人也不敢走那些巷道,若走大路,步行需得半个时辰还多。
他身子骨本就有些弱,黄绩学的书箱还比他那个沉不少,想了想,他还是找了路边专做此类生意的牛车,付了两文钱,坐牛车过去。
一刻钟之后。
孟知行到了洒金桥这边的黄府门前,与门房说了自己的来意。
他也是运气好,黄父出门办事了,下人问了黄绩学,便直接把他带了进去。
见那下人带着他,直接到了黄绩学的卧房,孟知行便知,昨日黄父定是又打了他。
果然,黄绩学面色惨淡的,半躺在垫高的枕头上,脸上昨日的巴掌印,如今已是青紫一片,身上盖着薄被,看不出还受了什么伤。
见他进来,黄绩学心情勉强好了一点,招呼孟知行在床边凳子上坐下。
“你还好吧!”孟知行坐下,小心问道。
黄绩学眼神有些落寞,但口中满不在乎:“没事,就断了条腿,养个几个月就好了。”
说着他还把被子掀开,让孟知行看他被夹板固定住的腿。
孟知行倒吸了一口凉气,没想到黄父下手如此之重。
上辈子到这辈子,孟知行都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,也没交过什么朋友,一时不知该如何安慰对方,只喃喃道:“怎会……怎会如此严重。”
黄绩学反倒安慰了他几句,说是不碍事,然后才又说了昨日之事。
“昨日你也见了,我父亲不信我。回来后,他又教训我,让我认错。我一时气恼,便认了那些事情,还说绝不悔改,我父亲气极了,抄起棍子就打,一时失手,我就这样了。”
黄绩学叹了口气,“如今冷静下来,倒是有些后悔,昨日不该口不择言。我父亲如今恐怕更是信了梁秀才那个小人,我实在是不甘心,白白受了这么些罪,最后事情还没做好。”
孟知行也是有些不甘心,毕竟真的筹谋了许久。
“再想想,总归会有办法的。”
两人开始琢磨,要怎么才能让黄父相信这事,毕竟他们还得靠黄父对付梁秀才。
其实一开始,他们并没有想怎么对付梁秀才,毕竟他俩年岁在这,实在没这能力。
是孟知行得知黄绩学,一直在调查梁家私塾,黄绩学也只是为之后换私塾时不挨揍。
只是没有人手帮忙,进展十分缓慢。
孟知行想着,梁家私塾也办了好些年了,没有任何流言传出,定然是被威胁过闭嘴的。
成人谨慎,但孩子未必。
若去找那些,曾经在梁家私塾进学过的学子套话,加之他们也是梁家私塾的学子,说起来不用避讳太多,定然能问出些什么。
黄绩学就邀孟知行帮他。
孟知行来这个时代交的第一个朋友,又得对方好些帮助,便答应下来。
靠这个方法,两人倒也真的问出了不少事情。
梁秀才实在是祸害了好些人。
梁秀才家原先也不富裕,考了许多年,也没考上举人,家中三个儿子年纪也大了之后,他便在家中办了私塾。
先头几年,他自己教,与其它私塾没什么区别,直到他私塾中一个孩子,考上了书院,私塾就渐渐有了些名气。
然后不知何时,起了心思,多收了些学子,一个人管不过来,便让儿子帮忙教学,但他自己也还照管着。
后来野心渐渐大了,毕竟一个班十来个学子,多收三个班,每年就多二百两银子的进账,然后就成了如今这般。
但他也怕出事,便只收那些年纪小刚启蒙的。
对于有些权势,需要巴结的他就亲自教,剩下可以拿捏的,就让几个儿子负责教学。
大多都是未启蒙的孩子,什么也不懂。家长又觉秀才公不会骗人,所以孩子送到梁家私塾,却只学了些皮毛,问起来,便说孩子既不努力,又没有读书的天赋,然后家长便信了,直接绝了继续求学的路。
至于是否真的没有天赋,恐怕无人知晓。
所以大多数人,并未发现不妥。
但也不是无人发现,只是闹起来也无济于事。
毕竟梁秀才有功名在身,又与衙门有点关系,普通人家,就算手里有点余钱,在威逼之下,几乎都选择了息事宁人。
而且闹起来,不愿留在私塾的,束修银子梁秀才是不退的。
他俩问过的,就有前一天交了银子,后一天发现教学之人不是梁秀才,当即找过去,那束脩也没要回来,还被警告不许乱说。
调查到这里的时候,孟知行和黄绩学,就很是唾弃梁秀才的所作所为了。
没想到,一个曾经在梁家私塾就读过的少年,听到他们套别人话,私下找了他们,说了自己的遭遇。
那少年家中只有个寡母,家中拮据,但少年自小聪慧,能过目不忘。
所以他母亲拿出压箱底的银子,把他送到自认为是极好的梁家私塾,梁秀才见他家贫,甚至都懒得了解他的天赋,直接分到了梁秀才大儿子的班。
少年进入梁家私塾后,便发现了不对劲。
梁秀才同样来了一场污蔑,但那寡母信自己的儿子,闹着让梁秀才推束脩银子。
不退便威胁要把事情宣扬出去,没想到梁秀才找了些地痞,整日盯着,只要敢提,就上门打他们母子俩一顿,倒也没下重手。
只是那寡母身子本就不好,反复受伤惊吓,加上自责,郁郁寡欢之下,撑了一年多人直接没了。
少年想去县衙告状,却被那梁秀才的兄弟,叫了几个衙役,拖到后巷又打了一顿。
好不容易活下来,少年只能忍下仇恨,如今在一家酒楼做了学徒。
孟知行和黄绩学听完,便只想替天行道,好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。
只是胳臂拧不过大腿。
他俩一合计,还得靠黄绩学家背后的势力。
黄家虽然只是商贾之家,但黄绩学的姑姑,嫁给了如今茂州的知府大人,所以黄家在茂州还是有些权势的。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你现在阅读的是
【哇叽文学网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