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阅读的是
哇叽文学网www.wajiwxw.com提供的《[大唐]我的皇帝堂妹》 129. 圣母神皇 西南捷报(第1/2页)
    七月底,三伏天已经过去,天高气爽,树木青翠欲滴,御花园里花草喧嚣,热闹非凡。
    神都中央大道上,一骑飞马从刚开的城门奔驰而来,马蹄扬起,荡起一阵灰尘。
    前面的人连忙避开往后退,遥遥看见士兵身上的旗帜,心中一突,道:“这好像是军情急报……”
    “军情急报?是哪里又打仗了吗?”其他人惊呼道。
    这些年大唐四海安定,几乎不闻兵戈。太宗朝时百姓从征以期获得高官厚禄的热情慢慢消磨,逐渐变得贪图安逸起来。
    “又要打仗啊……”一声叹息仿佛在神都之中响起。
    然后这并不是战争发起的号角,而是战争结束的捷报!
    “什么?吐蕃被灭了!”武媚娘猛地从椅子上弹起来,心砰砰作响,激动地话音都在颤抖。
    信使满面风霜,皮肤像黑色的牛皮,乱糟糟的胡子遮盖住了下半张脸,衣服上满是灰尘和汗渍,甚至还能闻到一股汗水的酸臭味。
    但这些都不重要。信使没有注意到这些,武媚娘也没注意到这些,甚至宫殿里的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些。
    “启禀陛下,大将军秦梦年已经率军攻破逻些,安西都护王孝杰攻大勃律和小勃律,大将军黑齿常之一路行军攻城拔地,三军汇合,吐蕃已平。”信使几乎是吼出来的。
    他在路上一直畅想这一刻,想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陛下,告诉天下人,大唐心腹之患的吐蕃已经被平定了。
    正是这一刻的畅想支撑着他穿过雪原、黄河、荒漠、戈壁、草原,历经艰难和辛劳来到神都。
    “好!好!好!”武媚娘连声赞道,声音中竟然还带着嘶哑。宫女从信使手中接过捷报,呈给武媚娘。
    武媚娘的手在颤抖,这份颤抖传递到信纸上。信上的字迹十分熟悉,那是秦梦年的笔迹。捷报的末尾还有王孝杰和黑齿常之签的名字。
    武婧儿在听到吐蕃的事情,就呆愣了。年年,竟然……
    一股难以言表的激动在武婧儿的血液里沸腾起来,她的眼泪也滚了下来。
    “你也看看。”武媚娘转头正要和武婧儿分享激动和畅快,就看到武婧儿正在擦泪。
    武婧儿抖着手接下这封捷报,熟悉的字体争前恐后地涌入眼帘,她只看懂了四个字“吐蕃已平”。
    “好……年年……很好……”
    武婧儿的泪水落到了捷报之上,她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,也明白别人不懂自己语无伦次说的话,但这一个个蹦出的词语却是自己内心激动、担忧、自豪、兴奋等等各种感情的冰山一角。
    吐蕃平了,年年还好吗?月莲呢,还是阿夙?年年有没有受伤?
    “来人!请诸位爱卿来!”武媚娘的眼睛明亮,脸上露出笃定的笑容。
    兴奋之情在武媚娘的血液里如同黄河那样奔腾,武媚娘想要畅快地大笑,但她忍住了。
    要淡定,淡定。
    武媚娘努力压制身上的每一块肌肉,仿佛一不小心牵动了肌肉,那些喜悦和笑声就会喷薄而出。
    几乎能叫来的大臣都来到了贞观殿,知道的人脸上喜气洋洋,不知道的人看到现在这样的情形也猜到有什么喜事要发生。
    “什么?吐蕃平了!”
    “啊!”
    “嘶……”
    “什么时候的事情,怎么没听说出兵啊?”
    “是谁平……嘶……是他……”
    不怪众人没听说过,往日平定叛乱时都是要征发军人,而且兵马未定,粮草先行,所有的事情下来,至少得需要一个月。
    普通大臣不知,但是宰臣们却是知道,这件事情的筹划是从一年前就开始了。武媚娘下令任命为秦梦年节度诸军,便宜从事,又将安西都护王孝杰和鄯州刺史黑齿常之调到他的手下。
    当时就有大臣反对,认为自古军队出征就要任命御史为监军。武媚娘当场就拒绝了:“军队形势瞬息万变,若军队大小事务都要报告监军,岂不是殆误军机?”
    武媚娘这样说也不单单是因为领兵的是她的外甥,更重要的原因就如武媚娘口中所言,战场形势瞬息万变,机会稍纵即逝。
    若监军与将领配合也罢,若监军和将领不和那恐怕是坐等失败,白白消耗物力和人力。
    秦梦年、王孝杰和黑齿常之都在驻扎的地方屯田,多年的积蓄,粮草并不缺乏,也不需要朝廷调集粮草。至于军队,早已准备好,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已经适应了高原的气候。
    现在这三人竟然给朝廷带来这样的一个大惊喜。
    信使激动地将捷报又给大臣们汇报了一遍,看到这些大臣脸上抑制不住的惊讶和兴奋,信使激动之上又添了自豪。
    这次战斗十分迅捷,每一路军队的战役都简洁利落,堪称艺术。
    武媚娘意气风发地看着下面的大臣,嘴角忍不住上扬。这是她独自掌握大权期间,第一次取得这样盛大的胜利。
    高宗时期灭西突厥、平百济、灭高丽,如今她的政绩上也要添上这样浓墨重彩的一笔,平吐蕃、灭大勃律、灭小勃律。
    “待诸位将军献俘来神都,我将昭告天地。”昔年,武媚娘跟着高宗去看过多次献俘仪式,如今她也能接受献俘了,还是吐蕃。
    与众位大臣分享完喜悦,武媚娘挥手让人退下,回头看见了已经恢复平静的武婧儿,走到她身前,拍着她的肩膀,赞道:“年年是个好孩子,是个好孩子!”
    武婧儿的脸上绽开了喜悦的笑容,定定地凝视着武媚娘道:“无陛下,也无今日的胜利。”
    武媚娘之前让秦梦年节度诸军,几乎是将西南、西北的兵权全部交给了秦梦年。这样的信任是促使这场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    武媚娘朗声笑起来道:“昔年汉武帝对冠军侯极为信任,不问过程,只问结果。我做的这些不值什么。”
    要是安史之乱时以及之后的将领听到武媚娘这样的话,一定会羡慕死的。
    武婧儿笑起来道:“陛下心胸宽广,知人善任,世莫能及。”
    “哈哈哈,你也学会说好话了。”武媚娘指着武婧儿笑起来,坐在她身侧,脸上的笑容依然绽开着:“好啊,梦年这事做得好啊。等他回来,我循例先封为国公,等将来……”
    武媚娘的话没有说完,但武婧儿明白她未竟的意思,等将来封秦梦年为王。
    “那我先替年年谢谢陛下。”武婧儿没有推辞。
    西南的捷报如涨了翅膀般的信鸽从神都飞向四面八方,天下为之震撼,甚至有人怀疑这封捷报的真实性。
    但看到捷报上三个人的名字都沉默了,秦梦年、王孝杰和黑齿常之都是能征善战的宿将。
    这三人中里面最年轻,名气最小的当属秦梦年。他二十多岁就跟着邢国公苏定方来到西南,苏定方死后,他接掌一切,小胜仗没少打,但大仗却没几个,因此在天下人面前几乎是默默无闻。
    平葱领、灭百济、征高丽,在这些战争中,年轻的秦梦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你现在阅读的是
【哇叽文学网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