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妃吐槽日常(清穿): 190-200

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.wajiwxw.com提供的《贵妃吐槽日常(清穿)》 190-200(第8/18页)

宝音还没想好。

    往北修利于军事,明年出征,还不知道得多少年才能扫平草原。

    若是有一条用以补给的铁路线路,那草原是真稳定了。

    考虑政治因素,无疑得往北修。

    但问题是她需要为朝廷考虑吗?

    若是从商业来看,修一条通往江南的铁路可以刺激南北经济,也能尽快收回铁路成本。

    往北修,这动辄上千里,指望回本是别想了,顶多从朝廷那里换取一些利益。

    再说关外是满蒙自留地,是龙兴之地,修一条铁路,回头要是出问题说不定就得给拆了。

    往南修就不一定了,光是能快速通往江南,控制江南这一点,皇帝肯定支持。

    她陷入两难选择。

    皇帝带着浑身冷气走进来。

    门口为了防止热气流散的填充了棉花的门帘子被重重放下。

    宝音见他沉着脸,猜测应该是南边的结果出来了。

    最近也就这事让他心情不好,说来这事拖拖拉拉这么久,她都有些烦了。

    皇帝进来后有人上茶,然后他挑剔起来,嫌弃茶叶不好,命人去乾清宫取,又嫌弃不够烫。

    宝音见他找茬,冷眼瞧着。

    没一会儿茶叶拿了过来,新泡的茶又端上来。

    他又嫌弃太烫了。

    见太监们都被折腾得人仰马翻,宝音才出声,“都退下吧。”

    太监们个个如获新生,欣喜地退了出去。

    皇帝这会儿也冷静下来了,喝了两口茶,像是被气笑了一样开口。

    “护官符,我以为是后来才有的,没想到这会儿就出现了。”

    刚坐下的宝音愣了一下。

    [谁干的?]

    曹家祖孙经营江南六十年,有这个能力就算了,这会儿谁能量这么大?

    要知道就连皇帝自己对待江南都是小心翼翼,没见三藩平了,台/湾收回了,连冒头的日本都被敲打了一遍,才摆驾往江南走一趟。

    看似巡视江南,实际上是以主人身份宣告天下,大清江山稳了。

    皇帝闭上眼睛平息怒气,“曹玺那边调查结果出来了,这假县令是原来县令带来的师爷请回来的人。”

    [这这,剧情有点耳熟,再听听。]

    再努力压制还是抵抗不住胸口的那股子怒火,“竟然还是个文墨不通的!”

    “那师爷已经全招了,那个叫徐燕云的县令因病去世了,当时县里忙着收税,就找了个跟县令身形相似的抵上去了。”

    [啊,原来不是找土匪假冒。]

    皇帝也吓了一跳,后世这般野吗?

    “当时前线作战,对粮税征收重点关照,当时有巡抚为了能保证征粮,私下里去各县验查征粮情况。”

    他刚要端起茶碗,却被宝音夺走了,“喝多了晚上睡不着,继续说呀。”

    “那县令是假冒的,师爷怕时间久出差错,加快了征粮工作,巡抚到这个县,见粮仓都满了,出面嘉奖县令。”

    “假冒的这位在巡抚面前露了面,只能暂时做着再寻找时机。”

    “到年底去州府述职,才被州府官员察觉不多。”

    一想到结果,皇帝更加生气了。

    “这群混蛋怕暴露出去,自己被定个渎职,索性出钱为这人捐了个官,三年任期未满,就将人给打发去了别的府。”

    宝音托着腮,好像听故事一样,听到这里才啧啧一声。

    [有点太平淡了。]

    皇帝怒瞪她一眼,这件事对于他来说已经很严重了。

    若是让他来判,凡是涉案人员最少也是发配宁古塔。

    她笑了下,“我说得不对?”

    [那换我来跟你讲故事。]

    她将“让子弹飞”的故事说了一遍。

    皇帝光听着就能感受到故事里的朝廷已经走入末路。

    他深吸一口气,告诉自己从他开始还有改变的机会。

    宝音取出一个梨边削皮边道:“这么说来,这个假县令还是有个有能力的?”

    皇帝冷笑一声,“只是个木头人,所有决定都是师爷下的。”

    宝音想了一下道:“这师爷是个人才,为何屈身做个师爷,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取才渠道是不是出了问题?”

    这话倒是提醒了皇帝。

    “看来往后听政得多侧重律法和算学。”

    封建社会就是这般,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。

    只要他多流露出对律法和算学的看重,自然会有聪明人在官报上刊登,传到各地也会加重律法和算学教育。

    这种事不是提一次就行,得时不时提起,才能引起重视。

    皇帝是不小觑天下聪明人,这世间定然有人将他的目的看透了。

    长时间研究一个人,怎么可能看不出对方的目的?

    皇帝略过这话不提,那师爷再优秀也是犯了罪,天下人才多的事,这人还没优秀到让他另眼相待。

    宝音却有些眼热,她手里能用的人少,自然是希望多多益善。

    打定主意将人弄到手里,她将梨切了小块塞他嘴里。

    “所以到底是谁?手都伸到南京去了?”

    皇帝认真看了她一眼,说出了一个让她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名字。

    “明珠。”

    宝音很是吃惊,实在是这个名字最近已经很少被提起。

    随着明珠下台,他在朝中的影响力也在迅速下降,如同退潮一般。

    明明人才离开一个月,感觉却像是离开好些年了。

    他的痕迹被众人合力清掉。

    哪怕在宫里,宝音也有听明珠已经头发已经花白。

    随后她又觉得很正常,明珠倒台就有卖官鬻爵的罪名,又不只是山西省那边,只能说山西那边比较显眼,衬得其他地方黯然失色。

    这不代表就没了这回事,江南嘛,全国最富的地方,哪个当官的不是挤破了头往哪里钻,要说那地方清清白白,那才是笑话。

    他长出一口气,都不知道该怎么提起来。

    这就是大清的官员,一个个都想着私利,没一个顾着朝廷。

    “我们这位明相在江南可是威风八面,人没在江南,只要是从他一系人手里买了官,都得到他的庇护。”

    “在江南做官得选好靠山,好的靠山可以让自己在江南畅通无阻。”

    “在江南官场想要快速升迁就得拜对门,太子和大皇子总得选一个。”

    宝音知道这就是变相的“护官符”,难怪他这么生气。

    跟着她又疑惑,“若是没记错,之前是于成龙坐镇江南,他允许明珠这样搞?”
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你现在阅读的是
【哇叽文学网】【哇叽文学网】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