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阅读的是
哇叽文学网www.wajiwxw.com提供的《历史直播,开幕暴击》 280-300(第3/28页)
者,诚能见可欲,则思知足以自戒;将有作,则思知止以安人;念高危,则思谦冲而自牧;惧满溢,则思江海下百川……”
李世民不由地赞叹道:“好文采!”
所有人都在欣赏这篇“可为万代王者法”的千古名篇,直到有人看到评论区的文字,顿时惊呼出声!
评论区
“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;思国之安者,必积其德义。源不深而望流之远,根不固而求木之长,德不厚而思国之治,臣虽下愚,知其不可,而况于明哲乎?”
“……”
“哈哈哈,这是哪个显眼包,居然在昭陵朗诵魏征的《谏太宗十思疏》!”
“太宗就是到了地下,也无法逃离魏征的劝谏啊!”
“哈哈哈哈……”
评论区被“哈哈哈”占满,李世民却再也笑不出来了!
这些后人,总能在他以为已经足够离谱的时候,做出更加离谱的事!
魏征:莫名觉得有点尴尬……
评论区
“每以谏诤为心,耻君不及尧舜!”
“魏征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直言皇帝的过失,很多次都让李世民下不来台。”
“中书令封德彝为了征兵,提议征召不到十八岁,但身材魁梧之人。李世民同意了,敕令下发后,魏征坚决反对,拒绝签署,将诏令原路打回。李世民再次颁布,魏征再次驳回,如此四次,魏征始终不肯松口,李世民大怒,责问魏征:那些不满十八岁,却身材魁梧的人都是瞒报年纪逃避兵役的人,征召他们有什么害处,你为什么如此固执!”
“魏征答道:军队的战斗力在于军纪严明训练有素,而不是人数众多,只要用正确的方法训练就足以无敌于天下,何必征召年幼之人。”
“魏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,他继续忠言逆耳道:陛下以诚信治理天下,想要让天下百姓都讲信用,但陛下继位不久,却已经多次失信。接着,魏征将李世民前后不同的诏令一一对比,直接指明李世民的错误。李世民深感惭愧,撤回了这封诏书,对魏征更加看重。”
秦汉的君臣对魏征的刚直有了直观的形象,更多的还是对封驳制度的好奇。
始皇:“臣子可以反驳皇帝的命令!”
刘邦:“若是臣子不同意,皇帝便不能下诏书!”
刘彻:“皇权的至高无上何在?”
他们细细思量,很快便发现这项制度的好处,若是昏君当朝,就需要这样的限制,以免皇帝胡作非为。
但,这是李世民制定的,用来限制自己权利的政策!
扪心自问,他们做不到……
“长孙皇后生育的长乐公主出嫁之时,李世民为她准备了超标的嫁妆,只有魏征坚决反对,李世民愤愤地将此事讲给长孙皇后听,长孙皇后以明君才能有直臣为由劝谏李世民,还对魏征大加赞赏,李世民这才消了气。”
“虽然这件事到最后依旧没有如魏征所愿,李世民生怕委屈了自己的女儿,给她的嫁妆依旧是超标准的。”
魏征并不知宫中之事,此时也不由的感怀,他郑重的向皇后施了一礼,以示尊重!
“李世民得到一只鹞鹰,把它放在肩膀上玩耍,听说魏征觐见,立刻将鹞鹰藏在自己的袖袍中。魏征大概是发现了这件事,上奏一件小事用了很长时间。等魏征走后,李世民将怀中的鹞鹰拿出来,才发现它已经窒息而亡了。”
“李世民不止一次扬言要杀了魏征那个乡巴佬,然后,自己宽慰自己一番就过去了。”
李世民面色涨红:这种事情何必说出来!
“即便魏征不在朝中,李世民依旧会在意魏征的意见。一次魏征请假回乡祭祖,李世民本打算去钟南山游玩,所有人都准备好了,他却放弃了自己的打算。魏征回来后问起此事,李世民说:这不是怕你不高兴吗,就中途叫停了……”
“魏征死后,李世民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: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,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,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魏征去世,我亡一镜啊!”
贞观群臣对魏征羡慕嫉妒恨,这可是被天幕详细讲解的第一位同僚,难道他才是后世公认的第一功臣!
还有,臣也想在死后,得到陛下的怀念啊!
魏征感觉自己身边的空气都带着一股酸味……
“魏征想要做的是良臣,而不是忠臣,良臣能让自身获得美名,能让君王得到称赞,如稷、契、皋陶。忠臣只会让君王陷入愚昧凶残的境地,如龙逢、比干,最后国家灭亡,空得一个忠臣的名号,又有什么用!”
“魏征成为正直敢言不畏强权的代表,在他死后,他的形象逐渐被神化。在很多传说故事中,魏征成为畅游人间、地府、天堂三界的名相,小说《西游记》让他的形象更加广为人知。”
“梦斩小白龙,雷劈赃官……”
“还有王圭、马周、褚遂良都是直言上谏的小能手。”
“等到李世民晚年,因为国富民强有些松懈,但大致上依旧能保持克制纳谏的作风。”
李世民:“朕知道,你们都是为了朕好,为了大唐好。我等君臣同心协力,定能开创一个超越历史上贞观之治的盛世!”
群臣:“臣等谨遵陛下圣意!”
李世民与魏征对视一眼,相视无言,却能明白对方的意思。
魏征并不是不会看人眼色的人,李世民说杀人,也只是过过嘴瘾。他们君臣一起努力,只为打造一个明君贤臣的青史典范!
第283章 贞观之治
【正因为李世民的唯才是举,虚怀纳谏,才塑造了贞观年间清明的政治氛围,这是君主专制社会中难得的政治民主时期,一系列较为正确的政策在集思广益中得以推行!】
政治民主?
始皇对此十动然拒!
汉朝武帝时期,以直谏名传后世的汲黯默默地看着皇帝陛下。
刘彻被他看的发毛,顿时有些不爽,他不耐烦道:“怎么,朕虽然没有听你的意见,也没有将你治罪啊!”
朝代不同,不要比较好吧!
【李世民重视法治,清减刑罚,在贞观君臣的治理下,当时的社会夜不闭户,路不拾遗。贞观四年,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仅二十九人,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标准!】
李斯惊呼:“二十九人!这是怎么做到的!”
扶苏兴致盎然:这才是我理想中的社会制度啊!
秦朝的君臣都来了兴趣,秦律正在修订,唐朝律法可堪借鉴。
李世民淡然一笑:“不过是以民为本罢了,国家的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,而是全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,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。”
评论区
“执法公正,量刑谨慎,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。”
“李世民以身作则,带头守法,维护了法律的尊严,也让天下百姓有了法治的观念。”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你现在阅读的是
【哇叽文学网】【哇叽文学网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