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直播,开幕暴击: 360-380

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.wajiwxw.com提供的《历史直播,开幕暴击》 360-380(第4/27页)

是没有想过隐居,但圣明天子如同尧舜在世,我怎能轻易抛下这一切逍遥江湖。朝堂之上具是国之栋梁,我虽不才,却也有一颗忠诚之心,想要报效国家,为君分忧。】

    【可是我也不想放弃志气去巴结权贵,因此这么多年依旧穷困潦倒,“以兹误生理,独耻事干谒。兀兀遂至今,忍为尘埃没。”】

    【诗人半夜冒着严寒离开京城,天蒙蒙亮的时候到了骊山,唐玄宗正带着杨贵妃在这里避寒。华清宫好像王母的瑶池,梨园的乐声响彻天地,皇帝和大臣纵情娱乐,享不尽的贵富荣华。】

    白居易:“骊宫高处入青云,仙乐风飘处处闻。”

    李隆基:哼!所谓的‘尧舜之君’不过是说的好听罢了,一句‘君臣留欢娱’就把他拖入了泥潭。

    【“赐浴皆长缨,与宴非短褐。”只有达官显贵才能参加皇帝的宴会,但他们穿的绫罗绸缎,吃的美味佳肴,却都是贫寒妇女的劳动所得。“彤庭所分帛,本自寒女出。”被朝廷用横暴鞭挞的方式攫夺过来。】

    【皇帝把绸帛分赏群臣,指望他们感恩图报,为朝廷效力;臣子们如果忽略了皇帝的这番好意,那当皇帝的,岂不等于把财物白白扔掉!】

    【然而,如今的王公贵族就是这样做的,“多士盈朝廷,仁者宜战栗。”朝廷里挤满了这样的“济济英才”(贪婪庸鄙、毫无心肝的家伙),稍微有点良心的,都应该感到怵目惊心!】

    魏征:“骂得好!”

    长孙无忌:“真是犀利!”

    【不但百官如此,中枢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,国库的金银财宝都被皇亲国戚窃取,他们欣赏着虢国夫人、杨贵妃的歌舞,穿着貂鼠皮袄,品尝着来自天南地北的香橙、金橘,驼蹄羹汤。】

    汉武帝本来在欣赏佳作,却突然看到杜甫用“卫霍”指代外戚,不由得怒火中烧!

    居然将杨家人跟朕的大司马相提并论,简直荒谬!

    霍去病却不在乎:“这诗写得真好,文武百官,杨国忠、杨玉环都被一一攻击,距离直接批判李隆基仅一步之遥啊。”

    汉武帝也出了一口恶气,痛骂道:“活该!”

    可惜杜甫并没有直接骂出口!

    【层层渲染之后,诗人终于发出了自己的怒吼: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”骊山宫装点得恍如仙界一般,而宫门之外却有尸骨倒毙在地。不过相隔几步,两个世界的差距却如此之大,让诗人再也说下去了……】

    【“群冰从西下,极目高崒兀。疑是崆峒来,恐触天柱折。”诗人看到河水冲激着巨大的冰块,波翻浪涌,高接西天。诗人疑心这是崆峒山从水上飘来,怕要像共工一样把天柱撞断!】

    【幸好河上的桥梁还没有完全冲毁,桥柱子却吱吱呀呀,摇晃震颇。河面这么宽广,谁能安然飞越?旅客们只好牵挽过桥,顾不得自身的危险。】

    【这何尝不是天下局势的写照,安史之乱将起,大唐王朝岌岌可危,“天柱”将断,天下百姓谁能幸免!】

    【淌过危险的冰川河流,杜甫终于回到了奉先的家中,可是一进门他就听到了家人的哭声,原来,他的小儿子尽然活活的被饿死了!“入门闻号啕,幼子饥已卒。”】

    天幕下的古人都有些心惊,杜甫可是出身官宦世家的大诗人,自身也有官职名望,他的儿子居然会被饿死!

    唐朝还能好吗!

    【今年还算风调雨顺,原本不该为衣食发愁,可是身为父亲,他没有本事养活自己的儿子,身为朝廷官员,他养不起自己的家人!】

    【诗人推己及人,他好歹是个官,既不用服兵役,也不用交租纳税。他尚且活的如此艰难,那些贫苦的百姓又该如何活下去……】

    评论区

    “失去土地的农民,已经是倾家荡产,远守边防的士兵,更是缺吃少穿。”

    “杜甫的真知灼见都将一一应验。”

    “自己的儿子都饿死了,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居然还是普通百姓。”

    “这份忧国忧民之心何其可贵!”

    “官员都养不活自己的家人,就这还大言不惭的自称盛世!”

    “弱者填沟壑,强者想造反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【这首诗写于天宝十四载十月,唐玄宗携杨贵妃在骊山华清宫避寒。十一月,安禄山举兵造反,杜甫路过骊山时,玄宗、贵妃正在大玩特玩,殊不知安禄山已在范阳起兵反叛,闹得不可开交,只是安史之乱的消息还没有传到长安。】

    【然而,身处民间,贫困潦倒的杜甫却敏锐地感受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,危机迫在眉睫!】

    评论区

    “矛盾已经不可调和,即便没有安史之乱,也会有其他人忍不下去,揭竿而起!”

    此时的局势,不是杀一个安禄山就能解决的……

    李世民认可了天幕对杜甫的推崇:“以作品内容而论,杜甫的诗是一代史诗,即使是论事,他的诗也是可以供千秋万代加以鉴戒的。”

    【天宝十四载(755年)十一月,安史之乱爆发,第二年六月,潼关失守,玄宗仓惶西逃。七月,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,是为唐肃宗。】

    【杜甫听说了肃宗即位的消息,就在八月只身北上,投奔灵武。在途中不幸被叛军俘虏,押送到了长安。】

    【叛军在长安“大索三日,民间财资尽掠之”,又纵火焚城,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一片废墟。】

    【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,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,他不由得触景伤情: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”】

    【战乱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,“烽火苦教乡信断”,杜甫的妻儿都在鄜州,一家人的安危让他魂牵梦萦,放心不下。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”】

    李白:“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……”

    杜甫默默算了一下,那一年他才四十六岁,正值壮年,头发却稀疏苍白,连簪子都插不上了。

    曹操:“意脉贯通而平直,情景兼备而不游离,感情强烈而不浅露,内容丰富而不芜杂,格律严谨而不板滞,千古佳作!”

    战乱年间的人们对“家书抵万金”最有感触,一句话便说出了战争对百姓的摧残!

    【杜甫的伟大,正在于他把国恨与家愁融入自己的生命和艺术之中,水乳交融,难解难分,这就是“诗史”的魅力!】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【因为他官卑职小,杜甫没有像王维一样被严密看管,他死里逃生逃出了长安,到达凤翔投奔肃宗。】

    【杜甫无时无刻不在忧国忧民,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,为剿灭叛军,安抚民众献计献策。“奇兵不在众,万马救中原。谈笑无河北,心肝奉至尊。”】

    【肃宗见到杜甫一片爱国之心,便封其为左拾遗,这是很多诗人都担任过的官职,级别虽小,却能直接向皇帝提意见,当然也很容易得罪人。】

    第364章 诗圣杜甫

    【当时有个宰相名叫房琯,就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你现在阅读的是
【哇叽文学网】【哇叽文学网】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