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种田养家日常: 70-80

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.wajiwxw.com提供的《古代种田养家日常》 70-80(第8/14页)



    方竹其实听见了,但她这会儿满心满眼都是新挖的井出水了,也没空训斥二白。二白偷偷看一眼院门口,发现没人管它,玩得更起劲儿,从院子左边跑到右边,如此往复,吓得一群鸡也来回跑动。

    大黑懒洋洋瞟一眼,又迅速把一只前爪搭上嘴筒子,阖着眼似是睡着了。

    那边一家子都在井口碰头。

    地面上只有吴老三和吴老四接泥土,递石料,发现方竹她们过来,默契地后退几步,低垂下头并不直视女眷的脸。

    这也是郑青云对他们满意的点,兄弟几个都是极有分寸的,除开吃饭和上茅房会进院门,寻常都是在外闷头干活,从不跟方竹等人搭话,有事儿也只叫他。

    郑青云冲两人笑笑,低头朝不甚明亮的井底看去,只隐隐能看到两个人头在动。干脆开口问道:“已经出水了吗?”

    “出了,比我预想得还快呢。”这却是井底的人在说话,又粗又闷,还还带着回声。

    郑青云挑眉,看来那金大师果真是有本事的,选的地儿靠谱。

    陈秀兰探头看了又看,没瞧出个名堂,但师傅都说出水了,想来是没问题的,眉飞色舞道:“那岂不是快完工了?”

    她是对着郑青云说的,声音不大,几个井匠都没听见。郑青云于打井一事也是外行,只得大声问打井的师傅。

    “估计还要再挖个丈把深,到时再整一整井壁,出来砌好井口,才算了事儿。不过也快着,再有个四五天应该差不多。”吴老三拉动麻绳,从底下拽上一桶稀泥浆,耐心地回答问题。

    得了准话,一家子更加期待,也没再继续围着妨碍人干活,散开各自去忙没未做完的事儿。

    吴家四兄弟每天清早就上山,中间也不怎么歇,直到太阳落山方才收工往家赶。

    如此又过去四天,到三月二十五这天,水井终于落成。托山脚木匠做的辘轳也取回来,被吴老大安在井口上方。

    几个汉子将水井团团围住,方竹等人也站在院子里,隔着道竹篱,伸长脖子往那边瞅。

    “妥了,”吴老大拍拍手柄,眼角挤出细纹,“拿只桶来试试。”

    郑青云早把干净的木桶提在手上,二话不说递给吴老大。

    不想吴老大哈哈一笑,拍拍郑青云的肩,粗声粗气说:“第一桶水,还是你这个主人家亲自来打。”

    郑青云也没客气,迈步上前,将麻绳一道道缠绕在木桶提手上,拉扯检验确实绑牢后,便将空荡荡的木桶扔进井里。

    咚的一声响,在一众人听来,煞是悦耳。

    提着麻绳摆弄几下,感觉木桶变沉,郑青云开始摇动辘轳手柄,麻绳便在最上方的圆木上缠紧,装有大半桶水的木桶也缓缓露出井口。

    几个师傅散开了点儿,好让篱笆墙里的几人也能看清。

    “打上来了,真好,往后可轻松多了。”

    陈秀兰和方竹相视一笑。

    又顺利做成一桩生意,吴家兄弟也高兴得紧。

    吴老大细心,垂眸看着水桶,又叮嘱几句:“井刚打好,水有点儿浑是正常的,过几日就清亮了,先别急着用。你也可以学着有些人家,在上方搭个小棚子遮一遮,就不怕树叶子什么的掉进去。”

    郑青云一一记下,拱手道谢,陈秀兰等人也准备回屋煮晌午饭。

    吴老大却已经在跟郑青云告辞:“今儿晌午饭就不用做我们那份,下午还接了别的活计,赶着上下一家呢。”

    郑青云劝说几句未果,没再坚持。领着兄弟几个进院子,重新提了一壶凉茶出来让他们喝着,自去屋里取了七两银子出来。

    约定的十两银子,先前郑青云找到他们时就交了三两定金,如今只需把剩下的补齐即可。

    收到工钱,吴家兄弟没多留,架着牛车,拖上家伙事很快离开。

    家里再听不见哐当哐当,一时还有些不习惯。

    但看着新落成的水井,又止不住的高兴。反正没别人在,也不怕被笑话没见识。除开郑青云,另外三个人都试着转动手柄,打了些水上来瞧瞧。

    不过方桃个子小,方竹身子又不大便利,都有郑青云在一旁搭手。

    绑好的木桶也没解下来,日后打上水转到其他木桶就好。

    天色还早,郑青云记着吴老大的话,削出几根木叉子,打进水井两旁的地里,打出一个简易的棚子。

    “咕噜咕噜”

    陈秀兰转动辘轳手柄,摇上一桶水,倒进空桶里,坐到一旁洗野菜。

    井水静置几日,不复最初的浑浊,清清亮亮的,看不见一丝杂质。在四月的清晨,还带着丝丝凉意。

    有井就是方便,缸里没余水都不着急,郑青云也不用一趟趟往家里挑。

    陈秀兰低头洗菜,眼角余光瞥见郑青云拎着两只大竹笼从后院出来,笑着问他:“都装好了?”

    郑青云把竹笼放到地上,动作特意放轻放缓,但初次离开母鸡的雏鸡还是被吓得不清,挤在一团唧唧直叫。

    郑青云没管它们,径自去牵水牛套车架子,不忘回话:“嗯,家里留了二十只个头小点儿的,其他的都装上了。”

    雏鸡已经养了半个多月,渐渐褪去细软的绒毛,换上更坚硬的翅羽和尾羽,个子也长大些许。看着没有刚破壳时那么脆弱,就是没有母鸡带,也不用太过担心,正是好卖的时候。

    再大些,五六文一只就不合算,加价又少有人愿意出那个钱。

    陈秀兰点点头,嘱咐道:“你给车厢里垫层稻草,省得弄些鸡屎,臭烘烘的不好打理。”

    她把手里的鱼腥草搓洗过后,顺便掰成小节,继续说:“你第一回去卖,也不晓得有没有人信你,估计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,弄点鸡食放车上,水也多备些,时不时下来看一眼,喂点儿水食。免得鸡没精气神,人家一看还当是有什么病,更不会买。”

    “晓得了。”

    她说的都在理,郑青云也不嫌啰嗦,套好车立马就照做。

    先是抱来一捆干草,把车厢每个角落都铺满。又打开竹笼门,把早就割好的长柄竹筒用棕叶子绑在上边,这样路上就方便往里添水。

    都准备妥当,郑青云才把两只竹笼都搬上车,并装了一葫芦井水和小半袋鸡食,放在笼子旁。

    然后去灶房甑子里摸出三只热气腾腾的糙面馒头,往布包一塞,便架上车出发。

    鸡仔不比蛋菜,去城里反倒卖不出,得到乡里的集市或者各个村叫卖才行。

    好在郑青云跟着摆摊儿练过,吆喝起来像模像样的。

    “鸡仔,半月大的鸡仔,瞧一瞧看一看嘞!”

    郑青云走得慢,出村之后就一路叫着,声音洪亮,调子拉得长,来往行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。

    第77章 第 77 章

    路上的行人都忙着赶路, 来去匆匆,听到郑青云的叫卖声,顶多瞟一眼,就又闷头往前走。

    郑青云也没在意, 驾着牛车往最近的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你现在阅读的是
【哇叽文学网】【哇叽文学网】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