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阅读的是
哇叽文学网www.wajiwxw.com提供的《枕南柯》 140-146(第15/21页)
暴露到明处,那自然是做了完全准备。
夏夜骤雨初至。
庭院里朱色宫墙洇出深褐水痕,青砖上的积水倒映着昏黄宫灯,远处万重宫阙隐在雨雾里,只余轮廓镶着淡淡的水光,朦胧寂静。
沈苓坐在书案前,望着支摘窗外黑蒙蒙的天,语气平缓:“雪柳,叫金谷园的人,动手吧。”
雪柳愣了一瞬,转而明白这是到时机了,她心脏狂跳,福身称是,转身出了大殿,撑伞没入雨幕。
三日后,长公主垂帘听政,退朝时忽炸开一声闷雷般的鼓响。
是登闻鼓。
立朝以来,从未响过的登闻鼓。
满朝文武皆惊,谢珩的目光透过殿外灼眼的天光,望向宫门方向,若有所思。
长公主心口一跳,总有种不安的感觉。她抬手叫来一旁随侍的崇明,冷道:“和廷尉属吏,一同去看看怎么回事。”
崇明称是,躬身推下,于门外走去。
殿外烈日炎炎,青石板砖被晒得发烫,崇明和几个廷尉属吏,快步朝宫门外行去。
不多时,守门侍卫看见崇明带着人来,终于松了口气,抬手擦了擦自额头流进眼角的汗。
崇明在门口站定,只见登闻鼓前,领头的白发老丈拿着鼓槌,枯瘦的胳膊用力抡出,鼓面震颤,声如闷雷。
鼓架下跪着三十余人,最前排的麻衣妇人抖开三尺白麻布,墨迹被汗水洇得模糊,仍能辨出“百人冢”三个字。
崇明将拂尘甩至小臂,上前道:“来着何人,有何冤屈?”
“你可知击登闻鼓,上达天听,是要滚钉板的!”
那麻衣妇人嗓音嘶哑,高喊道:“民妇乃城郊雨水村人,要状告长公主草菅人命二百条!”
“别说是钉板,只要能申冤血恨,凌迟我也受得!”
廷尉属吏看到妇人身后有几卷草席,他上前掀开,只见尸身腐烂,上面有裹着一层泥土,有绿色的花枝自身体内钻出,上面开出的花儿已经败了。
此等景象,吓得围观百姓纷纷后退,廷尉属吏绕是见惯了尸体,却也没见过这般诡异的,他以帕捂唇后退,胃里一阵翻涌。
崇明看到那尸体也脸色大变,他干呕了几声,缓过劲儿后,沉默了一会,“你确定要告?”
那妇人重重嗑了几个头,声音坚定:“要告!”
廷尉属吏也跟着劝了几句,但围观百姓见到此等惨况,一时间民愤沸腾,吵吵嚷嚷。
崇明和廷尉属吏对视一眼,只好差人拿来了积灰的钉板。
妇人毫不犹豫趴了上去,一寸寸翻滚而过。痛苦的哀叫自她口中溢出,但眼神却依旧坚定。
她的麻衣不多时便渗满鲜血,围观之人无一人敢看。
半晌,她滚过钉板,被痛哭不止的同伴扶起来,摇摇晃晃,“民妇可以见圣上了吗?”
崇明点头,实在不忍心让她徒步走到大殿,于是命人抬了个轿子来,跟随着往太极殿走去。
长公主没想到崇明不请示就将人带来。
她看了眼小皇帝,正准备出口示意他将人逐走,就听到谢珩冷若积雪的声音响起。
“陛下,臣请开永巷偏门,带苦主及其同伴入宫陈情。”
司马昱只有七岁,但他早慧,知道登闻鼓意味着什么。
姑母的眼神示意他看到了,谢大人的话他也不能不听。两个人都是辅政大臣,母后说过,这二人都不安好心,但若比起来,谢珩要比长公主好些。
他思索片刻,稚嫩的声音在大殿响起,“准了。”
不多时,滚了钉板的农妇和她的两个亲眷一同入内,行叩拜大礼后,从怀中拿出了一封血书。
“陛下圣明,长公主草菅人命,杀害二百余人,将尸首埋于金谷园花圃,只为给她的花做养料!”
“我们雨水村三十多人都是这么被害死的!若不是前些日子金谷园的花匠逃出来被我所救,我们都还被蒙在鼓里!”
司马昱命人将血书呈上,他一目十行看了,转而递给谢珩。
谢珩随意看了几眼,命人拿给长公主。
长公主指甲掐进沉香扶手,看完血书后凤眼含怒,一把掀开了珠帘,阴鸷的目光落在那民妇身上,将血书攥成一团:“一派胡言,来人!把这胡言乱语的民妇拖出去!”
谢珩正要开口,就听到殿外有脚步声由远及近,紧接着是一道平静如水的嗓音。
“长公主稍安勿躁,莫要动怒,不若先派廷尉和大理寺的人去金谷园花圃里挖上一挖,不就能真相大白了?”
第146章 心灯不灭照乾坤四合一……
金色的天光斜切进雕花窗棂,尘粒浮动,太极殿的玉砖上影影绰绰映出众臣的各异神色。
沈苓背着光,妍丽的面容隐在半边阴影中,唇边带着若有若无的笑。
她步履缓慢,在长公主微怔的目光下一步步走近龙椅,玉簪尾坠着的明珠在她耳畔轻晃。
谢珩垂在身侧的手指微不可察地蜷了蜷,轻轻垂下眼睫。
这事…又是她的手笔。
“儿臣见过母后。”
小皇帝从龙椅上下来,端端正正行了礼,一双乌黑的凤眸亮晶晶望着自己的母后,心想母后来得好,他正愁不知道怎么做呢。
沈苓摸了摸他的头发,示意他坐回龙椅,自己则于一旁站定。
底下的朝臣回过神来,齐拜:“太后万安。”
长公主捏着扶手的指节发白,冷笑道:“本宫竟不知,太后何时能干政。”
沈苓的目光掠过那跪在地上的妇人,看到她身上团团血迹,身子摇摇欲坠时,心中闪过不忍。
她抿唇收回视线,看向脸色难看的长公主。
“哀家怎么不记得,本朝律令上书太后不得上朝。”
“更何况,替民申冤做主,怎么能叫干政呢。有百姓舍命鸣冤,总要查个明白,才算对得起太祖设登闻鼓的苦心”
“你!”长公主霍然起身,扶手上的东珠被她生生抠落一颗。
沈苓气定神闲的样子,让她怒不可遏。
可这顶太祖遗训的帽子扣下来,她不接也得接。
胸膛剧烈起伏。
俄而,长公主不知想到了什么,拂袖坐回去,眯了眯眼,神色莫测的盯着谢珩:“谢大人也认为要搜?”
谢珩抬眸,目光掠过沈苓时,那双总似凝着霜雪的眼睛,闪过几分异样情绪。
二人视线在空中交汇,又若无其事的错开。
他看向长公主身上时,顷刻间恢复了冷淡,上前半步:“臣认为,当遵太祖遗训,彻查此事。”
长公主的视线在二人身上转了一圈。她若有所思。
两个本该敌对的人,怎么能悄无声息联手算计她。沈苓和谢珩的关系…定然不一般。
心思百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你现在阅读的是
【哇叽文学网】【哇叽文学网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