辅导夫君考状元: 90-100

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.wajiwxw.com提供的《辅导夫君考状元》 90-100(第11/14页)

优异。我知道,很多人瞧不起肖平,认为他来自社学。可是,你们也因此忽略了肖平的努力。来自社学如何,年幼又如何?如果依靠出身能够简单评定一个人的学识和才分,我们还进行月考做什么?直接按照家世给大家排名次就是了。当然,大家也不需要参加科举了,进士的名额直接给京城的世家子弟就是了。大家觉得公平吗?”

    袁源看到很多学生脸有愧色,继续道:“吉安偏居一隅,而为江西布政司科甲极盛之府,靠的是什么?是士子以通经学古为高,以救时行道为贤,以犯颜敢谏为忠。家诵诗书,人怀慷慨,文章节义遂甲天下。诸生身在白鹭洲书院,应当放眼天下,如何反倒猜忌甚至嫉妒优秀的同窗?”

    袁源说到这里,围观的学生大多都惭愧地低下头。哪怕是邱乘,心中虽然不忿袁源为肖平开脱,但也生出了退缩之意。

    袁源继续道:“既然你们都来了,不妨看一看肖平的卷子。”说罢,袁源入内取出了肖平的卷子,让诸生传看。

    诸生接过之后,看到肖平干净的卷面、工整的字迹和毫无错漏的答题,都默言不语,心中却暗暗惊叹。更有个别好事者读出了肖平所作八股文。哪怕有再多不情愿,大家也不得不承认,肖平此卷极佳,哪怕被判作第一名也不为过。

    不知不觉,有人念出声来:

    “明圣训之有常,而楚大夫又可记矣。

    夫雅言而曰皆,则诗书礼之外,夫子固不言也。彼叶公者,又何以书哉?

    且圣人出一言为天下法,岂南蛮鳺舌之人,所可同日而语哉?虽然,衍洙泗之传,固征经训;而驰潇湘之誉,亦具卿材,吾党奉圣言为依归,而此外有人,未可以彼哉、彼哉一例而外之也。

    如子所雅言,在诗书执礼,夫如是以立言,岂同叶公所谓以小谋大作者哉?吾党覆案之,盖皆雅言也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”

    一文读罢,叶令、邱真、章劲节等各有颓色,殷志更是面如土灰,依然忍不住在念叨:“我竟然不如肖平!我竟然不如肖平!”到了最后,他直接跌坐在地上,挣扎着也无法起身。

    传看完卷子之后,大家看向殷志  ,脸上难免带上了嘲讽的笑容。当大家觉得肖平不如他们时,他们可以想尽办法去质疑他甚至污蔑他。可是,当他们认识到肖平远远比他们优秀的时候,心态反倒坦然了,认为肖平取得第二名是理所当然的,反倒是殷志成为了他们嘲讽的对象。

    邱乘等人向袁源草草地行了个礼,气哼哼地离开了。叶令和邱真搀扶着殷志,也退去了。大家没热闹可看,也各自散开。

    袁源取回肖平的卷子,看到好友正带着笑看着他。

    青年道:“这位肖平,文章倒是写得十分优秀。”

    袁源问:“贤弟之前说要在吉安府多盘桓几日,为兄倒是有个不情之请。”

    青年道:“袁兄客气了,有什么我能做的,尽管说。”

    袁源指了指卷子上肖平的名字,道:“我想请贤弟当肖平的老师。肖平的本经是《诗经》,我能教他的不多。贤弟在《诗经》上造诣颇深,不如指点他一二。这是个好苗子,异日成就不可限量。”说到这里,袁源又着重介绍了一下肖平的情况,着重点出了肖平的年龄和之前在社学读书的情况。无疑,袁源是想给肖平增添一些分量。

    古人读书,力求自己科举扬名的同时,也期望有个好老师、收个好学生。在官场中,师生是天然且亲密的同盟关系,而且在重视师道的古代,这种同盟不会被人诟病,大家都认为师生相互扶助是理所当然的。因此,肖平若是前程似锦,青年成为他的老师之后,也会因此受益。

    青年想了想,道:“我对此子倒是有些兴趣,不妨找个时间见上一面。”

    袁源听青年这般说,就知道这事基本上是定下来了,也是十分愉悦。他没有什么门户之见,不会觉得肖平老师多了有损自己的地位。肖平还年轻,科举之路还很长,以后还会有其他老师,这是必然的,也是袁源乐于看到的。

    第99章 汤显祖功名富贵本无凭

    月考榜单公示后,便是换舍。肖平摇身一变,成为了上舍生。

    肖平并不住在书院,倒是不需要如何折腾,只不过是换个讲堂读书罢了——其实哪怕住在书院,升了上舍也并不一定要换住处。不过,还是有那么一部分人,觉得到了上舍,就该和上舍的学生住在一起——当然,也有那么个别人,换了过去又不得不再换回来,十分狼狈。对于这些,肖平并不在意,他唯一惦记的,是讲郎是否还是袁源。

    因为和殷志的赌约闹得比较大,肖平的名声也进一步传开。进入白鹭洲书院的上舍,在吉安府便有了一些地位了。因为白鹭洲书院的上舍生,考上秀才甚至举人的比例很高。肖平如此年轻,便连升两级进入上舍,任是谁都不会小觑他了。反倒是有个别家境一般的上舍生主动来亲近他。既然肖平很大概率有个好前程,他们便不愿意与肖平交恶。此时的同窗之前,来日往往有用得着的地方。若是都考中了,彼此异地为官,也能有个关照。自然,若是肖平最终无法金榜题名,那么这点情分也会被他们忘掉。

    不过,主动示好的同窗并不包括邱乘这个圈子的人。他们是不会与他结交的,反倒是矛盾更深了。

    这些主动亲近肖平的同窗告诉肖平,上舍与内舍、外舍不同,讲郎并非只有一个,而是多个讲郎轮流教授,康啸林和袁源都会为上舍授课。

    肖平的心中刚刚觉得踏实,便有学生传话说讲郎袁先生叫他,不过见面的地点并非在袁源的房间,而是在上舍不远的一处院落的大树下。

    这棵合抱粗的桂花树正散发着浓烈的香味,哪怕站在数十丈外也能闻到。乍一闻,甚至会觉得刺鼻。比如曾芸芸就觉得桂花味道像极前世的空气清新剂,不过,时间久了,刺鼻感就会渐渐消失,反倒身心会有种愉悦感。

    桂花树下,袁源和青年坐在石桌前,正聊着当今文坛的一些掌故。

    看到肖平和曾芸芸一起走过来,青年主动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肖平上前行礼后,将曾芸芸介绍给了二人,言道这是他社学的同窗,目前在书院游学。

    袁源道:“今日叫你来此,为的是给你介绍一位名师。我身边的这位,乃是我的好友,抚州府临川县的汤义仍。他会在吉安府逗留一段时间。我这位好友对《诗经》颇有见地。不知你可愿意拜他为师?”

    肖平看这人十分年轻,并不知道眼前这位“糖衣人”有什么特殊之处。不过袁源郑重介绍给他,相信他应该有过人之处。在这方面,他并没有什么疑虑。不过,他习惯了征求曾芸芸的意见,忍不住微微偏头征求意见。

    看到肖平这般,青年微微一笑。

    曾芸芸只是一个眼神,肖平就得到了肯定的回答。袁源看到肖平答应,十分高兴,当即让肖平行拜师礼。肖平依言而行。

    青年看来十分谦和,看来对肖平有些兴趣,问了他之前读书的经历,听后表现出了赞叹,便道余下的日子,他将每日抽出一个时辰,为肖平讲授《诗经》。若是白鹭洲书院休息的日子,课程还会增加,改为半日学习。

    不过,青年也言明,他的本经并非《诗经》,而是《尚书》。只是他对于《诗经》的喜爱甚于《尚书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你现在阅读的是
【哇叽文学网】【哇叽文学网】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