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阅读的是
哇叽文学网www.wajiwxw.com提供的《西汉支教指南》 280-290(第13/16页)
值科考前夕,他必然是关注着来长安的儒家学子们的。”
“今日又是上巳节,满长安到处都是青年才俊,我若是做出有损脸面的事,由其他同学传了过去,那我这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就坏了吗?”
“这可是于将来仕途前程非常不利,我们可不能因小失大啊。”那丈夫没法子,只能跟她说了自己担心的内情,希望她能理解。
“……说的好像你真的跟叔孙通大人和那些公子哥们认识一样。”那妻子嘟囔了一句,但到底也没在提了,拉着他继续往渭河边走。
说来也巧,这对夫妻居然和林清源他们是一个目的地。
其实也不能这样讲,就是那个凉亭既能歇歇脚,周围还有许多野草野花的生长,适合他们刚才提到了挖野菜的事情,所以这两人也就停了下来。
林清源和刘元没再过去,而是只看着他们,这次丈夫倒没摆架子了,而是和妻子一起弯腰挖野菜,至于他随身携带的书简,倒是放在了凉亭里。
马车上,看到这一幕的林清源和刘元也觉得很有意思,便派人送了一盆芍药花过去,并让人问了问对方的名字。
本以为这不过是个小插曲罢了,可谁知林清源在听到那丈夫的名字唤做‘朱买臣’的时候,却突然来了兴致。
他又派人送了一张贴子给对方,并让人转告,若有事相求,可带着帖子去奉常叔孙通的府上。
做完这些,也不等人家过来说什么,他便叫车夫赶车离开这里,直接返回上林苑。
“先生,这朱买臣是什么人啊,如何你一听到他的名字,就这么惊讶呢?”路上刘元好奇的询问道。
“应该是个大器晚成的人,不过我没想到,他这么年轻就来了长安了。”林清源有些感慨。
如果他没记错的话,这个朱买臣应该是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时期的人。
史书记载,他一直喜爱读书,但由于家境贫寒,又无人举荐,一直拖到了四五十岁,还不得志,直到后来有一篇文章被汉武帝刘彻看中,大为赞赏,后官至一郡太守。
不过比起他的做官经历,更神奇的是他的夫妻生活,据说他的妻子因为受不了穷困,所以求了休书,离他而去,可没过几年,朱买臣便做了大官,他妻子又想求复合。
然而朱买臣却泼了一盆水在地上,言说她要是能让地上的水再回到桶里,那他就答应复合,他的妻子看到这儿,也就明白了他的意思,羞愤离去。
后人将其引申为一个成语,‘覆水难收’,便是如此了。
林清源把这个故事稍微修饰了一下,说给刘元听,她又是惊讶,又是意外。
“刚才我那男子和他妻子一起挖野菜,也不像是这么狠心的人啊。”她忍不住感慨道。
“谁知道呢?许是这会儿他们还没到那个地步吧。”
“俗话说,贫贱夫妻百事哀,他们能在一起过几十年才分开,就算最后没有复合,也不算什么,只能说造化弄人啊。”林清源摇了摇头。
“所以先生才给了那张帖子,要他去找叔孙通大人帮忙吗?”刘元轻声问了一句。
“是也不是,这人后来能做到一郡太守,想来是有真材实料的,我既是感叹他们的婚姻,也是看重他的才华。”
“还有就是,叔孙通大人年纪不小了,也不免会担忧儒家的未来,现在我卖他一个好,他也就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。”林清源解释道。
“原来是这样。”刘元若有所思。
第289章
这世上从来就没有白得的好处,他们如此,显然是觉得接纳你弊大于利。
林清源和刘元玩了一天回宫去了,而拿到帖子的朱买臣却将信将疑,但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思,他还是在不久后,登门拜访了叔孙通大人。
当守门的仆人拿到那张帖子后,不敢怠慢,赶紧就禀报了叔孙通,而后者也认出那是太傅的东西,赶忙让人把朱买臣带了进来。
双方交谈了一小会儿,叔孙通就把对方的出身以及这张帖子的来历打听的清清楚楚,然后他给了朱买臣一个承诺,就将他打发走了。
等人离开后,叔孙通第一时间就想找老友陆贾商量,可这还没起身,就愣住了,好一会儿又坐了回去,身子也佝偻了不少。
因为他突然想起来,老友已经去世了,没人再跟他说说掏心窝子的话了。
自己独处了好些时候,他才缓过来一些,并派人把颜产和颜异找来。
可话才出口,他又改了主意,言说只把颜异找来即可,仆人不敢多问,赶紧就去请颜异过来。
不久后,颜异就来了奉常府邸,叔孙通在书房等着他。
两人刚一见面,他就把那张帖子给颜异看了,并跟他说了不久前朱买臣的事,然后问他有什么看法。
“太傅给了帖子,却又未曾言明身份,而是把人指派来了老师府上,这很显然是在跟我们儒家示好。”
“而且太傅从来都是慧眼识珠,他推荐的人,想来是不会差的。”
“若老师肯帮衬一把,那将来这个朱买臣说不定也是我儒家一员大将呢。”
颜异年岁不大,但心思缜密,没多久就给出了自己的见解,并认为这是一件好事。
“你是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啊。”叔孙通闻言却摆了摆手。
“那我再问你,太傅又为何要在这个时候,跟我们儒家示好呢?”他抛出了新的问题。
“或许是太傅觉得,我们儒家与他更亲近吧。”颜异犹豫了一会儿,这般推测道。
“是吗?若论起亲近,法家学派的郅都反而和太傅更熟稔,如若他真是念着情分才会如此,那无论如何,也该更眷顾法家才是。”
“你啊,把一切都想的太简单了,太傅这是在为将来制衡朝堂做准备呢。”叔孙通感叹了一句。
“制衡朝堂?弟子不明白,还请老师解惑。”颜异行了一礼道。
“你还小,有些事不知道,当今陛下继位没多久,便把张恢这个法家巨头召进了朝堂做了廷尉,为的便是制衡我们儒家。”
“而我们儒家和法家因理念不同,不可兼容,故而只能针锋相对,如此一来,道家学派就可以稳坐钓鱼台,一直把控着国家的施政方针。”
“可随着郅都真正接任了南军统领的位置,握住了军权,而晁错又在朝堂上大放异彩,法家的势力难免就有些膨胀。”
“至于我们儒家现在,唉,”说着说着,叔孙通就叹了一口气。
“若非当年你父亲行差踏错,失了众位师兄弟的拥护,我又业已年老,你也未曾到出仕的年纪,局面也不至于这样艰难啊。”他缓缓的摇了摇头,显得颇为无奈。
“老师且宽宽心,到底我们还有袁盎师兄在朝堂支应着,如何也不算孤立无援啊。”颜异赶忙给他倒了一杯茶,并出言宽慰。
“袁盎此人能用,却不可信,更别提这会儿他还和皇后娘娘以及国舅等外戚有牵扯了。”
“他的品行我信不过,你也不能信他,且此人十分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你现在阅读的是
【哇叽文学网】【哇叽文学网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