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汉支教指南: 280-290

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.wajiwxw.com提供的《西汉支教指南》 280-290(第14/16页)

狡猾,善于钻营,你必须要小心一些。”叔孙通喝了一口茶后,面色严肃的提醒道。

    “可他毕竟还是我们儒家自己人啊,这样提防着,不太好吧。”颜异有些踌躇。

    “什么自己人?他只不过是打着我们儒家的名号,为他自己谋私利罢了。”

    “若真的要给他下个定论,那他就是小人儒,实非我辈中人,不可轻信!”

    这么多年了,叔孙通依旧看不上袁盎,哪怕后者这会儿是当今陛下身边的红人,与他同朝为官的重臣也一样。

    “那什么样的儒,才是老师心之所向呢?”颜异很好奇。

    “当然是君子儒,品德高尚,表里如一,就像你父亲那样,可是,这样的他,也无法在朝堂上生存下去啊。”

    叔孙通毫不犹豫的给出了完美答案,但也不得不承认,理想是美好的,但现实却是残酷的。

    “贾谊虽然不是我们儒家的人,可他绝对称得上君子,你可以多跟他来往。”

    “他虽然在官场上行事还欠缺些火候,但是有太傅和留侯给他兜底儿,绝不会有大事。”

    “你若能与他交好,既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,也算是这次我们儒家对道家的投桃报李了。”叔孙通给他出主意,并将这里头的弯弯绕讲给他听。

    “弟子省得了,老师放心吧。”颜异自是点头应下。

    “那个朱买臣,你先不要接触,等今春科考结束后,看看他的成绩如何,我们再做打算吧。”叔孙通不放心,又提了一句。

    “是。”颜异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其实这种做法也无可厚非,虽说朱买臣此人有了林清源的推荐,学的也是他们儒家的经典,但要叔孙通随随便便就投入大量政治资源,那也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至少也得在对方拿出真本事之后才行。

    毕竟,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,这不止适用于商人,也适用于官员和朝堂。

    没点好处,没有利用价值,无法为别人提供些什么,那便是再如何品德高尚,恐怕也得不到实实在在的回报的。

    更何况,叔孙通现在还只是见了朱买臣一面,对其品行不甚了解,那么行事谨慎一些也是应该的。

    颜异虽然年纪小,但这点道理还是懂的,他和他父亲颜产一样,是儒家最优秀的子弟,可不同的是,他行事更灵活,而这也是叔孙通最满意的一点。

    说到底,朝堂不比其他地方,真的一板一眼的用品德行事,大概率除了被人困死,不会有第二种结局了。

    而颜异现在这个状况就很好,有儒家的文学底蕴和君子的品德操守,同时又不迂腐,知道灵活处事,所以叔孙通才会这样看重他。

    不提这边,叔孙通正在教导自家的后辈,回了宫的林清源,也已经把贾谊找了来。

    两人一起商量起接下来春季科考的事,并相约在那之前到长安各处转一转。

    这是想着看看能不能再碰上些有才华却没门路的人,并督促各部门不得短缺了来京科考的士子们的补贴,确保能最大限度的为国家网罗人才。

    他们也没有特别遮掩自己的行踪,所以朝堂上的各大学派都得到了这个消息,一时之间对那些前来攀关系的寒门士子们都显得宽厚不少,不肯让太傅看低了自家学派。

    但是日后要不要投资这些人,还要看这次科考之后的结果,届时他们到底是石头,还是璞玉,就可一目了然。

    于是各学派在这次科考前都接纳了不少人,别的也就罢了,儒家的声势十分浩大,颇有一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架势。

    袁盎听说此事,以为有机会让自己和儒家的关系更进一步,特意备上厚礼去拜访叔孙通,可是却连奉常府的大门都没能进去。

    他递了拜贴和礼物,恭恭敬敬的在门口等了好一会儿,最后却只得了一句,主人家病了,不便见客的敷衍回答。

    袁盎一听便知道是怎么回事,不过倒也没有当下发火,甚至拦住了和他一起来的,一脸愤愤不平的剧孟,两人一起坐马车回了府邸。

    才一到家,袁盎就屏退了左右,只是剧孟担心他,一起跟了进来。

    “以前我是个芝麻大点儿的官,他们看不起我,我可以理解。”

    “可现在我已经成了朝堂的重臣,甚至主动示好,愿意和他们站在一起,他们还是看不起我。”

    “剧孟,你说这到底是为什么呢?难道就因为我是借了皇后和国舅的势上位的吗?”

    “可我之后也是矜矜业业,努力办差,从不曾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啊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为什么,这到底是为什么啊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袁盎仿佛在问剧孟,又好像是在自言自语,但不管如何,这眼里的迷茫和委屈那都是真真的。

    “袁大哥,你是知道的,我是个粗人,早些年是游侠,干的是刀头舔血的生意,不懂什么大道理。”

    “可有一样,我心里明白,那就是这世上没有白得的好处,他们不肯接纳你,显然是觉得和你一起弊大于利。”

    “你也是学儒学的,想来也知道儒家的人最看重什么吧。”剧孟引导着他自己思考。

    “名声和利益,都是儒家所看重的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他们有人位居九卿之位,又有众多弟子散落在郡县之中为官为吏,这利益委实不缺。”

    “那么现在要维持住的,自然就是一个好名声,也只有这样,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贤才拜入门下,为其所用。”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,原来如此,所谓,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,不外乎是了。”

    “我出身不好,又因外戚而上位,那么无论我再怎么伏低做小,他们该看不起,还是看不起我的。”

    袁盎总算彻底明白过来了,可越是这样,他就越是觉得悲哀。

    因为他觉得,出身不是他能决定的,而靠外戚上位,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,凭什么那些人就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审判自己呢?

    他不服气,更不甘心,可事态如此,他又没有办法,满腔委屈也只有打掉牙往肚子咽了。

    “袁大哥,要我说,人家不待见咱们,那咱们又何必热脸贴冷屁股呢。”

    “倒不如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兄弟,一起做出一番事业来,到时候看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?!”

    剧孟见他这个样子,心里也不忍的很,出言宽慰的同时,也给他出主意。

    袁盎听到这儿,也渐渐冷静下来,知道兄弟是话糙理不糙,也是真心为自己着想,那他断没有一蹶不振的道理。

    “你说的是,凭他什么眼光名声,我自做出一番功绩来,到时候不用他们评判,史书工笔,自有公道。”他努力平复心情后,又燃起了斗志。

    “这就对了嘛,日子是活给自己的,又不是过给别人看的,咱们问心无愧就好了。”剧孟拍了拍他的肩膀,很是欣慰道。

    “可是咱们也不能再这么单打独斗下去了,兄弟,我记得你说过,你认识周亚夫是不是?”

    袁盎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你现在阅读的是
【哇叽文学网】【哇叽文学网】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