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西汉庖厨养娃: 130-140

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.wajiwxw.com提供的《在西汉庖厨养娃》 130-140(第6/16页)

家,老家灵水县同意后,会发出一封“告地书”,收到这封告地书,便能落户在此地了。

    季胥想赶在八月份,官府算民计户之前,将迁户的事办妥,这样就能在安陵邑缴赋纳税,不用再回老家纳赋税了。

    她问过一些同为外地人的小贩,说是三辅地区同意落户了,地方官府向来放人的,也就是说“告地书”收到只是时间问题。

    八月下旬,地方县廷的告地书果真来了,她们一家也成功迁户在安陵邑。

    她取回来家中新的户籍,只见是一爿尺长的木牍,上面书了自家的信息:

    安陵邑户人田桂女,年卅五,无残疾;

    大女季胥,年十七,无残疾;

    小女季凤,年十,无残疾;

    小女季珠,年七,略有口吃;

    小女幺,年六,哑。

    小幺当时比划了自己原本的家在长安,季胥她们初到这处,便报给了当地官府,是否有记录在案的失踪人口能和小幺吻合的,只是一直未有音讯,于是也一并安家落户了。

    她自己不清楚自己的年纪,六岁是她们依着她比季珠小点的身量,大致估的,官府也认可了。

    相较从前,家訾信息也大有不同了,只见是:

    桑树巷十三步宅院一区;

    牛车一具;

    独轮车一具;

    奴婢无;

    田亩无。

    “咱家的户籍取回来啦?”

    “取回来了,比料想的还快,阿母看看。”

    听见轮毂响,东厨忙活晡食的田氏忙的拭手出来,只见季胥从怀中掏了木牍出来,田氏捧了道:

    “太好了,太好了,盼到今日,可算是迁户了!她们几个小的能读蒙学了,咱们在外头说起来也体面了。”

    不过,田氏又有愁的了,迁户之后,紧接九月份要纳税了。

    第135章

    家中八月初买房,向子钱家借贷了一千二百两,为期两年,一笔一笔的还,每月初要还五十九两。

    家里在交门市、槐市都有小摊,每月能挣八十两左右,能覆盖每月的还款,剩的钱,日子也能过的宽松。

    只是八月迁户后,安陵邑的邑吏通知了,她们家,九月十日要缴一笔九十两的财产税。

    九十两!

    好在这时候距离买房过去了一个多月,之前家里留的二十五两用作装点家里的,也没有全用了,八、九月挣了钱,月初还了子钱家五十九两,十日又将一家子总共九十余两的税钱缴纳了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家中就剩半贯钱,一两碎银子都凑不出来了。

    这半贯钱,当日都拿去买杂碎了,买卖必须照常做。

    好在是两处小摊每日都有进项,家里有个写着“小摊”的钱匣子,日常收来的钱,都往里头汇总。

    数铜钱太费时,季胥之前买了个铜质的称钱衡,这样直接称重,就能得出每日收的钱,记在竹卷上。

    像买杂碎、香料、糯米粉这些出账,包括每月的市租、市税,也同样记录在册,这样,就能一览每月营业总额、营业成本、利润。

    像凤、珠、小幺,她们三个帮着家里勤恳做活,也是有工钱拿的,每日得五个钱,也好买点肉饼浆饮子解解馋。

    或许她们攒着,留着逢年过节买朵绢花,或是相中的玩具,都由她们自己做主,是以三个孩子,零花钱倒不缺,甚至在巷子里的孩子中,还算是宽裕的。

    家里有额外的一本账簿,是每月的买米买柴禾之类的日常开销,并不和小摊的混着记,这处对应的,有另个写着“家用”的钱匣子。

    “这是阿母与二凤今日在槐市赚的,家里没米了,顺道买了两斛稻谷回来。”

    田氏往标注为“小摊”的钱匣子里放钱时道。

    “用了多少钱?”

    季胥道,她要将这钱分别在两处账簿上记账。

    这先用了的,还得标注好,因着家里接连的还贷、交税,“家用”的那个钱匣子都空了,买米都得借了“小摊”的钱匣子。

    “用了七十钱,比先时还便宜了几个钱,听说是今年咱们江南年成好,稻谷大丰收咧。”

    见女儿记账,说,

    “都是家里赚家里花销的,何必这样麻烦的分开记账?”

    季胥吹干了墨,捧了竹卷道:

    “记账能看出各处的成本高低,这还是女儿在老家时,一个算账的王典计告诉的。

    我看上个月,杂碎跌了价,香料却涨了,总的本钱更多了,我改日换地方多问问,可有便宜的。

    这个月咱家得卖力些,把下个月初一要还的五十九两挣出来。”

    “这一交税,将家里都掏空了,九月都过去一旬了,竟还差着五十九两?”

    田氏记在心上了,觉出记账的好来,她一直觉着挣的挺多的,却这么不经用,还不上钱,可不是闹着玩的,连日都卖力的吆喝。

    季胥这处,这日多卤了四斤牛肉。

    不过牛肉价高,市面上相对少见,她这卤牛肉,并不是自己买的牛肉。

    是昨日是秋社日,许多的高门豪族,会在这日在社树下设祭祀场所,宰牛羊祭祀土地神,以感土地神对自家今年的庇佑,祈祷来年也风调雨顺,田亩丰收。

    程公虽说辞官了,但程家在安陵邑本就算是大户,亲戚故交甚多,程公得了好友给的四斤牛肉,因喜好吃卤食,便让小僮提了到桑树巷,请季胥卤来吃,额外给她半贯的加工钱。

    季胥自是应下了,和那跑腿的小僮道:

    “明日一早,我出摊不在家了,你到交门市来取。”

    次早,她将卤好的牛肉盛好,带去交门市了。

    这处早有等着买卤食的人,她利落的使着一把大刀,给人家切肝切猪耳,伴着周边卖菜的叫卖,一早上忙碌了起来,听着铜钱进匣子的响,脸上笑的开心。

    只见程家的小僮来取卤牛肉了,这卤好的牛肉,切出来带着胶质的纹理,十分好看,肉香也霸道,看的人艳羡不已,问道:

    “小僮,如今牛肉什么价?”

    “我也不知道,这牛肉是别人送予我家程公的。”

    “涨价了!就是牛胃,咱都吃不起!”

    如今的牛多作为挽力拉车的用处,也就是大户人家,才舍得宰作盘中餐了。

    程公正在宴客,小僮提了食盒回家,将卤牛肉奉在主客二人的案上,还多了一碟卤作的莲藕、腐竹。

    小僮道:“这些素菜是那胥女送的,她说程公若还想吃卤牛肉了,尽管找她。”

    程公笑道:“好,她倒会做长线生意,弟尝尝这卤食,可还合你的胃口?”

    这客人跪坐在席上,年过半百,银须半尺长,闻言放下耳杯,尝了尝这薄薄一片的卤牛肉。

    只觉未咽先滋,唇齿留香,令人酒量大增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你现在阅读的是
【哇叽文学网】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