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天幕]皇帝聊天群: 70-80

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.wajiwxw.com提供的《[天幕]皇帝聊天群》 70-80(第18/19页)

家财政还不至于崩溃,则是因为你大宋除了大怂还有一个外号:富宋。】

    【秦念:大宋之富,远超汉唐,甚至可以说在朕之前为最富一朝。】

    【朱元璋:我朝亦不如宋?】

    【秦念:你朝跟大宋比富?燕雀跟鸿鹄比谁飞得更远吗?】

    秦念毫不犹豫地开嘲讽。

    宋明之间的贫富差距,那简直就不在一个档次。

    【朱元璋:……】

    【朱棣:差距有多大?】

    父皇默然,朱棣便出言询问。

    大明居然比宋朝穷,其差距还有如燕雀与鸿鹄?

    朱棣完全不敢置信。

    【秦念:单论财政收入的峰值差距,差个五倍吧。】

    【朱元璋:……】

    【朱棣:……】

    朱元璋目光呆滞。

    他不理解。

    宋朝的财政收入怎么可能那么高!

    还是说大明怎么会这么穷?

    为什么?

    【李世民:若大唐与宋相比?】

    【秦念:三倍。】

    这类数据都是秦念从网上搜的,不保证准确度。

    其实这类数据哪怕是官方给的数据,也无法保证准确性,因为都是按目前的考古史实进行推测。

    既然是推测,就一定会有误差。

    不过没关系,反正按照扮演群的逻辑,只要无法被证伪,那她的话就不会被视为谎言。

    哪怕皇帝们在群里对账,他们也不能确定自己的财政收入就是本朝的峰值。

    【李世民:……】

    李世民也失去了梦想。

    秦念说宋朝自攻下太原就转攻为守,不难看出宋朝的疆域远不及大唐。

    可宋朝的财政竟然是大唐的三倍!

    为什么?

    【刘彻:大汉呢?】

    刘邦倒吸一口凉气。

    这个后代究竟是怎么回事?

    静候秦念言富宋缘由即可,何必自取其辱?

    【秦念:太过久远,无法统计极盛时期的财政收入,只能确定汉比唐穷。】

    【刘彻:……】

    刘彻犹豫片刻,没有报出去年的财政收入。

    他不确定自己是否为汉帝中最富的一朝。

    若是后世以此时的财政为准,有可能让后世轻视大汉。

    倒不如什么都不说。

    【赵匡胤:这是光义治政的功绩?】

    【秦念:收起你的恋弟脑,富宋的根源在你,是你的政策奠定了富宋的基础。】

    可劲给自己揽功的皇帝,不奇怪。

    给弟弟送功绩的皇帝——

    是赵匡胤啊,那也不奇怪。

    【赵匡胤:?】

    赵匡胤常以自己的军功为傲,并不认为自己的文治有多优秀。

    结果秦念说大宋之富远胜汉唐,居然是源于他?

    赵匡胤不理解。

    【秦念:你居然连为何而富都不知道?看来朕得从头说起。】

    打出这行字,秦念就意识到:

    老赵这是在给她递台阶!

    那这“扶弟魔”的人设,显然也是为了更好地让话题得以继续。

    嘶……

    果然群里都是高日薪的能人。

    【李世民:朕亦当洗耳恭听!】

    【秦念:朕先说一点,大宋工商税巅峰时占财政收入的比例高达七成以上。】

    各朝皆寂。

    此前秦念坚持要提高工商地位时,虽然说得有理有据,但各朝还是有许多人认为贵工商则伤农。

    可当此刻看到富宋的工商税比率,再也没人敢梗着脖子说要抑工商。

    这……

    甚至都不是“惊人”所能形容!

    【秦念:首先是兴农。】

    【秦念:大宋水患频发,老赵,你兴修水利的做法很好,于民有大利。】

    【赵匡胤:谢秦皇夸奖。】

    赵匡胤思索秦念之言的含义。

    秦念此前就说抑制工商的本质,实则是抑农。

    难道反过来,兴农亦是兴工商?

    【秦念:但你朝后世有蠢货为阻北虏南下掘开黄河堤坝,水患绵延后世数百年。】

    宋高宗赵构时期的东京留守杜充,为阻金兵南下,居然掘开黄河堤坝,致使黄河夺淮入海,苏北水患持续七百多年。

    这次改道也没能阻拦金兵,金兵绕道而行。

    杜充最终还投降金国。

    【朱元璋:此人确为蠢货!】

    【朱棣:我朝亦受此患。】

    【赵匡胤:……朕当立下祖训,禁我朝后人擅掘黄河堤坝!】

    从没有一刻像现在这样,让赵匡胤清楚地意识到各世朝代同在华夏。

    宋时的掘开堤坝,竟然致使水患延续到朱元璋一朝。

    【秦念:除此以外,你朝的黄河水患几十年后就会变得极其严重,原因在于下游淤堵,黄河频繁改道,早点想办法治理。】

    秦念想起一种说法:宋朝为抵御契丹“三易回河”,致使黄河水患变得极为严重。

    其实并不是三易回河引发水患,而是当时就是到了水患频发的阶段。

    “回河”是指宋廷想要黄河回到原本的水道,其目的在于治水,只可惜宋朝的三次治水都以失败告终。

    【赵匡胤:可有良策?】

    赵匡胤大惊。

    大宋的水患现在就很严重,经常有水系决口。

    可观秦念此言,几十年后的黄河水患将会更加严重,甚至是严重得多?

    【秦念:治水需因地制宜,中游下游的事朕帮不了你。而淤堵的源头在于上游毁林毁草开荒导致黄土裸露,暴雨将大量泥土冲入黄河。如何平衡垦荒和生态环境,是你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。】

    【赵匡胤:谢秦皇告知此事。】

    不垦荒,又如何让不断增加的人口得以饱腹?

    但垦荒会引发黄河水患,水患会致使下游歉收甚至绝收,引发更大的粮荒。

    面对如此两难之境,赵匡胤只想到一个办法:

    往适宜耕种之地开疆拓土。

    【秦念:继续说富宋:你减免苛捐杂税、降低田赋,农民有存粮可卖,这就使得百姓有积蓄。】

    【赵匡胤:朕只是效仿前人。】

    减免苛捐杂税、降低田赋皆是学自前朝明君,赵匡胤不敢揽功。

    大宋百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你现在阅读的是
【哇叽文学网】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