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天幕]皇帝聊天群: 130-140

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.wajiwxw.com提供的《[天幕]皇帝聊天群》 130-140(第15/19页)

    今年朱瞻基曾亲率精骑三千于宽河大破兀良哈部,更是亲自射杀敌军前锋三人。

    他只是错误地以为以守代攻方能天下久安。

    但事实已经摆在眼前,放任异族壮大才是大错特错!

    【朱棣:国库空虚,亦有开源之道,两个时辰后你会看到此前话题中的富国之道。】

    见未来的朱瞻基迅速承认过错,朱棣立即出言为其解围。

    二十四岁的朱瞻基已然跪倒在地,连声请罪。

    看过六次天幕,皇太孙朱瞻基深知自己是为儒家所误,才会轻视异族的威胁,最终酿成大患。

    “起来吧。”

    朱棣无意追责此时的朱瞻基。

    他曾数次对长子朱高炽说朱瞻基是“此他日太平天子也”,也是他命学士胡广等人到军中为太孙讲经论史。

    朱瞻基为儒家所误,亦是他的过错。

    【朱瞻基:谨遵皇祖父之旨!】

    【朱高炽:……朕亦有过错,罢边主和之事始于朕。】

    朱高炽主动出言为朱瞻基分担过错。

    他认为秦念略过他,是因为这位后世皇帝看不上他的能力。

    【秦念:你倒是有自知之明,不过你死得早,朕就不骂了。】

    【朱高炽:……】

    怀疑得到证实,朱高炽心知他必须遵从父皇的旨意。

    需要少进食、多锻炼。

    朱高炽感觉未来无望,可看到太子担忧的神情,他还是下定决心。

    但减重未必能功成,自己也未必能长寿。

    待瞻基平汉王之乱,他就会禅让太子,并助太子早日稳定朝政。

    【朱棣:朕迁都北京,是不是错了?】

    朱棣还没从赐死次子的悲痛中走出,但社稷重于私情。

    看到朱瞻基罢边主和,朱棣就想到朱祁镇被俘后,瓦剌兵临京师。

    倘若京师仍在南京,是否大明就不会逢此亡国之危?

    ………

    朱元璋不知道“北京”是哪里。

    但北京显然是相对于南京,朱棣为燕王时就藩于北平,这北京当是北平。

    迁都之事,朱元璋也想迁。

    但他想迁的地方是西安或洛阳,曾派遣朱标前去视察。

    朱标回京后病逝,迁都之事就此而止。

    【秦念:天子守国门的想法很好,后世对于你迁都北平以御外敌也称赞有加。】

    就是北平。

    看到“天子守国门”一词,朱元璋确定自己猜测无误。

    以北平为京师,故而朱祁镇战败之后,瓦剌就兵临京师。

    “北京保卫战”,实为保卫京师!

    ………

    朱高炽本有迁都回南京的想法,如今他反倒放弃了这个念头。

    ——历史上明仁宗是因早逝而未能还都南京。

    此前他想迁都,是因为每年需要从南方运大量的粮食到北京,漕运成本过高。

    另外他为太子时在南京监国多年,熟知南京的情况,也无意再对外兴兵。

    如今放弃迁都,则是因为得知罢边主和的后果是放任异族壮大。

    【秦念:南北经济政治发展极其不均衡,迁都北京同样是你弥合南北的极大功绩;南京距离北境太远,北方异族将更加频繁袭扰北境并发育得更快,你朝的国祚只会更短。】

    【朱棣:迁都关中如何?亦距北境不远。】

    朱棣此问不是不愿再定都北京,而是询问有无更好的选择。

    秦汉唐皆定都关中,又都是秦念认定的强盛王朝。

    甚至父皇也曾有迁都关中之意。

    【秦念:后世也定都北京。大航海时代,首都不能离海洋太远。】

    这个“后世”必然包括秦念一朝。

    各朝都从“海洋”一词,想到秦念此前所说的海外无主之地。

    可秦念时期已然错过“大航海时代”,既然是以夜郎之弱面对三境强敌,她何不迁都关中避东海之敌?

    关中为四塞之地,明显是国弱之时的首选。

    【朱棣:朕明白了。】

    秦念敢于在敌强我弱之时定都北京,直面海上之敌,朱棣又怎能再生迁都之心?

    强汉两都皆在关中,防不住王莽篡国、亦防不住董卓入京。

    盛唐定都长安,安史之乱同样两京皆失。

    大明无千古一帝,然“天子守国门”亦是极高的赞誉。

    朱棣再无顾虑。

    【秦念:朱瞻基,你想要罢边主和,是因为朱棣五次亲征漠北,后三次却几乎没有战果?】

    永乐七年,朱棣派丘福攻打鞑靼,多次叮嘱丘福不得轻敌,结果丘福还是中计,非要孤军深入,致使此战惨败。

    永乐八年,朱棣第一次亲征漠北,击败鞑靼部,阿鲁台归降。

    永乐十二年,朱棣第二次亲征,大破瓦剌。

    但朱棣之后的三次北伐,就几乎没有取得战果。

    不过秦念并不觉得朱棣的北伐没有成效,哪怕是后三次北伐,也同样起到了削弱北虏的作用。

    第139章

    【朱瞻基:……是。】

    朱瞻基犹豫再三, 还是作出了回答。

    虽然这么说对皇祖父的声誉不利,但沉默也是默认。

    他说出“是”,既是因为那三次北伐就是劳民伤财却无所获, 也是因为他对“软弱”之说依旧有些不服。

    汉宣帝发兵攻打匈奴,是因为本始三年时匈奴未曾避战。

    可此时的北虏却是明军至则逃,明军退则袭扰。

    朱瞻基这才决定罢边主和,以厚赏换取边境的安宁——

    但显然,这么做同样是错。

    【朱棣:为何无战果?】

    朱棣眉头紧皱。

    他不认为如今的北虏能与明军抗衡。

    且以秦念的性情,他若是未能取胜,她必然不会只是评价“几乎没有战果”。

    故而是三战皆胜,但战果不足?

    这是为何?

    ………

    另外两个朱棣也注视着天幕。

    征伐漠北之事,他们两人迟早都要去做。

    【秦念:明年三月是你第三次亲征, 征鞑靼。还未交战, 阿鲁台就放弃辎重往北逃窜, 你只能“尽收虏所弃牛羊驼马,焚其辎重”,回师途中顺手围剿了兀良哈部。】

    【朱棣:阿鲁台逃了?】

    父皇驱逐鞑虏之后,退回草原的故元势力分裂为东西蒙古:东蒙古为鞑靼, 西蒙古为瓦剌。

    永乐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你现在阅读的是
【哇叽文学网】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