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貌娶人后小侯爷后悔莫及: 110-120

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.wajiwxw.com提供的《以貌娶人后小侯爷后悔莫及》 110-120(第20/22页)



    领兵在外,京中无人可制衡。

    你季承宁要做什么?

    敢做什么?!

    崔杳轻轻拂过季承宁的头发,“皇帝忌惮你,必会怀柔待之。”

    毕竟皇帝还不知道大胜的消息,或干脆顺水推舟,封季承宁个节度使,既可震慑诸蛮部,又能消耗季承宁的兵力。

    季承宁摇头。

    他清楚崔杳说的事很有可能发生。

    但,他不要!

    事已至此,不再进一步,就算在本代皇帝不会奈他何,但之后呢,他的家族会成为历代皇帝的心头大患,恨不得处之而后快。

    季承宁绝不肯让这把刀悬在自己的头顶。

    要么不做,要么做绝。

    “我不要裂土封侯。”季承宁离开崔杳的怀抱,与他并肩而立。

    极目远眺,看向东方,天生含笑的声音令他此刻的语调听上去轻快无比,好像是个人性讨糖的孩子。

    他说:“我要那个位置。”

    坦然、淡定、理所应当——

    作者有话说:完结倒计时啦。

    第120章 第一百二十章 就好像,他真是那只狐狸……

    崔杳没有说话。

    但一双手悄无声息,又坚定地环住了他的腰,收紧。

    双臂极有力,严丝合缝,如同巨蟒绕身。

    可季承宁没有感受到任何抗拒,反而,愈发安心。

    冷风拂面,刺得滚烫的面颊也慢慢凉下来。

    帝王刻毒,功于摆弄人心,于军政大事无建树,官场上下腐败至极,鸾阳事便是官逼民反,可,还不够。

    周氏立国百余年,至此时民怨沸腾,他们还缺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。

    除了顺天应民外,一个名正言顺的法理。

    名不正,则言不顺,言不顺,则事不成。

    “在想什么吗?”

    崔杳柔声问。

    季承宁按了按眉心,“我在想要不要也弄个篝火狐鸣,鱼肚藏字。”

    崔杳只半秒就明白了季承宁的意思,一时也静默。

    纤长的睫毛微垂,投下一片阴霾。

    季承宁失笑,“我随口一说,倒让阿杳也跟着苦恼,船到桥头自然直,你也别苦着一张脸了,同我进去看看舅舅。”

    他说着欲抬步向内走。

    没走动。

    因为崔杳正抓着他的袖子。

    那只素来平稳的手却微微颤着。

    季承宁一愣,一把攥住了崔杳的手,与他五指相扣,“怎么了?”

    崔杳抬头。

    似有千言万语在眸中涌动震颤,最终,崔杳却道:“世子不是问过我,崔杳是不是我的真名吗?”

    季承宁愈发疑惑,“是……?”

    崔杳郑重其事地说:“我罪无可恕,”他一面说,一面将季承宁拉得愈发近了,“崔杳并非我真名,”不等季承宁接口,他继续道:“钟昧也不是。”

    季承宁心头无端一颤,却扬起三分笑意,“怎么,旧事重提来气气我?”

    崔杳缓缓摇头,他一眼不眨地盯着季承宁的脸,似乎要将他的一切反应都篆刻在眼中,“我本姓周,昭明皇帝,”也就是先帝,“亲自为我取名为瑄,意指承继宗祀,所以,我该叫周瑄。”

    一片寂静。

    季承宁本以为自己统帅三军,已经修炼出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本领,惊闻此消息如同五雷轰顶。

    “你你你你你……”

    他知道悼怀太子有个儿子,但那孩子不也体弱多病,其父死后没多久也病逝了吗!

    狭长曼丽的眼睛瞪得浑圆。

    崔杳五脏六腑都紧张都好似要颠倒,看见季承宁惊愕的反应更是紧张得浑身都在发抖,却强压着,可声音还是发着抖,“我,我今日提出此事绝无他意,只是想为世子解忧,世子若是……”

    话音未落,“吧唧!”

    一个响亮的吻落在脸上。

    崔杳愕然地睁大眼睛。

    他想过说出这件事后季承宁无数的反应,怨他隐瞒,怨他不早说不信任自己,再深一层,崔杳只要想想就要如坠冰窟,世子会怀疑他现在提出此事,是同样对帝位有意,怀疑他目的不纯。

    但唯独不包括这个吻。

    季承宁的脸还贴着他的脸,喃喃道:“莫非是上天将阿杳予我?”

    一颗心七上八下,终于落到了实处。

    崔杳缓缓吐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手臂无意识地缩紧。

    季承宁见他方才一副受惊过度的样子——虽然他觉得真该惊住的是自己,故而没有阻止崔杳拥抱的动作。

    但,越来越紧,越来越紧。

    骨肉贴合,休戚与共,同生共死,都不过如此了。

    “阿杳!”

    崔杳一惊,抱得愈发紧了。

    季承宁剧烈地喘了口气,“你先放开我!”

    他真要被勒死了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不日,沧州起兵,举朝震惊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一道旨意在朝野间流传,圣旨上写得清清楚楚,大意是朕德薄,得上天见怜勉强季承大统,朕百年之后,传位太孙周瑄,倘时年太孙年幼,则由太子太傅荀清英、太子太保齐凌烟、录尚书事崔瞻暂行辅政。

    这些人,或早已病逝,或卷入争端被诛杀满门,无一在世。

    更为这道圣旨的真伪增加一丝疑云,斯人已逝,无从查证,可怎么就那么巧合,其中年纪最小的崔瞻在昭明皇帝病逝前还不到四十岁,不足二十载,圣旨中三位辅政竟无一个活着?

    但,最让皇帝坐不住的不是圣旨,而是圣旨中的太孙周瑄竟还活着,就在季承宁麾下!

    朝廷当然严辞斥责其为矫诏,是乱臣贼子编造出蛊惑人心的谎言,不过这么多年朝局腐败,官员媚上欺下,发出去的邸报根本没几个人相信。

    除了谋害太子、太孙,假传先帝旨意外,一桩旧事更是令军中震惊,那就是当年永宁侯之死并非全是蛮部反复无常,而是许晟得了皇帝暗示,蓄意为之,从头至尾,永宁侯就是死于其忠心耿耿效忠的圣上算计中!

    这个消息一出,更令无数人心寒,又心惊。

    永宁侯与皇帝既是青梅竹马,又有从龙之功,战功赫赫,连这样的人都免不得一死,他们这些人又当如何安身?

    大军从沧州出,一路上势如破竹,沿途守将不是早知季承宁用兵之神,就是百姓对朝廷已是失望至极,箪食壶浆,以应将军。

    皇帝不得已诛杀许晟,称其为主犯祸首,是致使自己和季氏离心离德的元凶,可,反而更坐实了流言。

    又三月,圣旨明发天下,愿封季承宁为洛河王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你现在阅读的是
【哇叽文学网】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