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阅读的是
哇叽文学网www.wajiwxw.com提供的《竹马该上朝了》 90-100(第6/16页)
泰王等人相争?
五指缓缓合拢,赵王离开书房院子前回头看了一眼,如今已经开春,书房的窗纱比冬日里轻薄,他透过窗棂隐约能看到桓王写字的姿态,下笔沉稳而果断,字体隐忍而锋芒,一如他的人一样。
赵王转身抽回视线,抬头挺胸离开了桓王府。
狗屁的嫡庶,他大哥才是天生的王者,江瑜也罢了,江琛拿什么跟大哥比?开弓没有回头箭,他如今早已没了退路,但他却半分后悔都没有。
他会亲手把兄长送上那至尊之位,而千古骂名他则会主动揽到自己身上,知遇知己、同胞手足、至亲夫妻,桓王即便没有这些,那又怎样?
没人比他能豁得出去,没人。
桓王府在盯着东宫的同时,江琛这边也不是毫无防备,沈浔一和他提起赵王,他就传唤了贺知琚。
而贺知琚离开京郊大营的一个时辰后,泰王府也收到了消息,泰王虽不精于谋算,但王府之中自有谋士,很快就帮他理清了思绪。
虽说有太子妃在,贺知琚去东宫也不是什么稀罕事,但这些日子贺知琚去东宫的次数明显增加了不少,加之齐家是军武出身,军师对这方面的嗅觉极为敏锐,很快便推测出了是北疆军情出了问题。
一条隐于月色之下的消息,不必对任何人明言,但只要晨曦破晓,便没有任何秘密能藏匿在日光之下。
三日后,押送粮草去往边关的队伍终于返京,为首的几人中便有沈浔,他顾不上街道左右朝他投来的热切目光,和几个兵部、户部的官员马不停蹄地入了宫,被皇帝在御书房接见,直至深夜才回到沈府。
次日早朝,大殿之上迎来了北疆的传信兵,北狄终是卷土重来,在求援令传到京城之时,远在北疆的夏军已经应敌反抗数日。
“北狄大军来势汹汹,他们蛰伏边境期间收服了周围的少数部落,眼下的敌军并非北疆大营所能抗衡的,不知这次狄军主将是谁,此人用兵狡诈,刘将军等人虽在苦苦支撑,但终是坚持不了多久,还请朝廷派以援军!”
这话不知是谁下令传的,皇帝听后,敲击龙椅的手指一顿,整个大殿都陷入了死寂一般的气氛中。
近些年来,夏军一直想改变以往强将弱兵的局势,于是才会有贺家的全族倾覆,才会有军武集团的大动荡,眼瞅着从今年开始夏军的情况有了些改善,可如今这么一个战报一下子把局面打破。
再也无法粉饰太平,夏军以往还有强将,如今却只剩弱兵。
皇帝手背的青筋突起,他咬着牙面上一派镇定,心中却在暗骂,难不成如今的大夏便是连一个擅领兵打仗的将领都没了吗?边关十万大军抵挡不住北狄的进攻,简直是天大的笑话!
气归气,但好在理智犹在,他迅速地在脑海中思索着还有哪个近臣能派往北疆,但他却越想心里越没底:
王家可用,祖孙三人皆为朝中肱骨,老太爷还是三朝老臣,可三人之中上过战场的唯有王老将军,其子没能继承王家军威,如今在兵部做着文职,其孙更是年纪尚幼,虽也在军中,可如今只是个校尉,难堪大用。
齐家、刘家、卢家三家类似,皆是掌握军权的将门家族,但齐家是后妃、刘家是皇子妃,都是与泰王有着切割不开关系的外戚,卢家也与世家大族有着联姻,所谓世家豪门,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纯臣之中,过去贺家可用,可当年为了整顿军权,处在风口浪尖的贺家在他的默认下大厦倾覆,如今全族唯剩下贺知琚这么一个遗孤,自小长于江南沈家,来日也算是半个国舅。
如此情形下,派谁他都为难,满朝将领之中,竟没有一个能让他信任、委以守国门的重托。
“父皇,儿臣愿出征,为父皇分忧!”
掷地有声的话语打破了大殿的安静,众人循声看去,请缨之人是泰王。
这倒也并不稀奇,齐家和刘家的根基便在军中,泰王幼时便遥领昌州大都督的兵权,虽无征战沙场的经验,但他此时站出来也没人意外,毕竟眼下在北疆奋战的正是他胞弟吴王。
皇帝看着这个儿子,紧缩的眉头也舒展了些许,虽忌惮他的母族妻族,但若当真无臣子可用,皇子出征确实也是个选择。
那么,该让谁去呢他的目光在众皇子身上逐个停留,心中暗暗衡量。
殿前站着的一众皇子自然也感受到了来自皇帝的审视,桓王紧跟其后表态,他话音落下后,江琛也上前一步,赵王踌躇半晌没动,韩王气定神闲站在原地。
各怀心思。
皇帝微微颔首:“你们都有为大夏出征的心,这很好,但此去北疆并非小事”
他话音一顿,便瞧见虽然众皇子还算镇定,但背后的百官众臣却隐隐有了躁动之态,他将这一幕尽收眼底,并不言语。
百官见皇帝没了下文,一个个心中忐忑,不知是否该开口说话,君臣之间便在这大殿之上开始了无声的拉扯。
江琛站在最前面,感受最为明显,他嘴角扯出了个讽刺的笑来,边关告急,这样的急报已非初次,可朝廷却从来没有立刻发兵援助过,边关安定永远排在平衡权势后面,他深深吐息,略略站直了些。
方才泰王是第一个站出来的皇子,此刻第一个为此谏言的正是殿前司指挥使刘彭祖,作为泰王的老丈人,他一开口,便有刘家和齐家的部下附和,武将几乎是一边倒地站在了泰王这边。
武将方才登场,文官便站了出来,桓王赵王一党结交的并非是泛泛之辈,从第一个发言的开始,便皆是红袍紫袍,都是身居高位、手握重权的大臣,两边一亮剑,这朝堂仿若已经充斥着刀光血刃,场面不可谓不精彩。
皇帝观望半晌,目光定睛在太子身上,太子难道就没人支持吗?
如今的太子早已今非昔比,成国公以上柱国之功勋可力压朝臣,楚太师以帝师之名桃李满天下,如若他二人想要支持太子,那么东宫一派便不会被压过一头去。
“太子,你如何想?”
终于轮到他了。
江琛敛去淡淡笑意,上前一步拱手:“儿臣以为,大哥足智多谋、沉稳谨慎,六弟自幼习武、精于兵法,若是要皇子前往北疆,他二人皆可。”
第95章 出征 光杆司令
太子的话让大殿之上一众人都颇为意外, 就连皇帝也不自主地挑了挑眉峰,上次太子请缨之心那般强烈,此次居然肯屈居桓王和泰王之后?
“那若是叫太子从他二人中择选其一, 太子觉得谁更合适?”
一时间,空气仿佛凝结住了一般,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等待着江琛的回答, 虽说众人摸不清皇帝如此问有何深意, 但太子的回答无疑是有份量的。
“儿臣以为”江琛眼角瞥向右下角, 语气一顿, 随后答道:“如今边关重在于稳住局势,大哥向来沉稳有谋,若父皇问,儿臣觉得大哥更合适。”
他的话音落下,众人的关注又转向了皇帝, 只见皇帝沉吟片刻,随后微微点头:“那就封桓王为抚军大将军, 封齐茂为左将军、刘子越为右将军, 辅桓王北上平定北疆之乱, 兵部、户部从中协同,沈浔押送粮草有功, 晋为司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你现在阅读的是
【哇叽文学网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