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手握逆袭剧本(快穿): 23-30

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.wajiwxw.com提供的《他手握逆袭剧本(快穿)》 23-30(第1/14页)

    第23章 谋害妻女的状元郎(二十三) 农家子逆……

    春秋时期, 管相提出的“官山海”政策,当时的山海之产主要是盐、铁,管相提出由官府垄断经 营, 控制山泽之利, 实行盐铁专卖, 再寓税于价, 使人民避免不了征税, 又感觉不到征税。

    如今的大历朝实行的还是先皇的无为而治, 以休养生息为主政, 开放民营,对大历朝的盐、铁等仍旧采取放任政策, 使得许多官员私下里经 营盐铁, 随便拎出一个三品大员都比顺元帝富裕。

    有了思路之后, 宋策开始洋洋洒洒的在草稿上写下了“笼盐铁政”。

    先是在文 章之前 铺垫了一番,而后才开始引出将盐铁的经 营收归官府, 实行专卖。最重要的一点是在盐与铁的产地需设盐令官、铁令官, 直接管理盐、铁的生产与售卖。盐的专卖与采取也要在官府的监督下进行, 盐由盐民生产,但 必须由官府定 价、收购、运输和售卖。而铁则由官府统管铁矿的采掘、冶炼、铁器铸造等一切环节。并设严令禁私人铸铁售盐。

    写到最后,宋策干脆给顺元帝算了一笔账目:以整个大历朝为例,若在籍人口 5000万, 以大历朝人口 中应纳税人数为十中之一500万统计, 即便他们每人每月的赋税都能征收上来, 均衡下来每人约40钱, 每个月大历朝进税也就20000万钱,若盐归国有,每升盐加价1钱, 食盐售卖则按照户籍实行“计口 售盐”,每月即可得5000万钱,若是每升盐加价2钱,每月则可多得10000万钱,此项远超过每月40钱的高额人税带来的收入。再者说,横征暴敛易激起民变,“笼盐铁政”表面上并没有直接征税,故而不会引起民间抱怨,达到“见予之形,不见夺之理”。

    “笼盐铁政”写完后,宋策又加了一条“开通商路”。大历朝坐拥四海,若开丝绸、瓷器、茶叶等通商之路,边陲番邦皆以拥我 大历朝之文 化为荣,若此法可通,商路一项则可富甲天下,府库再无亏空之急。

    写完第一题,宋策开始思索下一题:前 朝衰皆因五王乱尔,何解?

    宋策垂眸,他还真有办法能够解决,不过不是他,而是以前 上学之时学过的武帝之政。

    历史书上有讲过,在武帝时期,诸侯的势力严重威胁到了朝廷。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,颁布了“推恩令”。

    简单说来,“推恩令”是重新调整诸侯王家庭家产继承规则的一道命令。此令直接更改了继承制,原本诸侯王的财产和封地只 能由嫡长子继承,“推恩令”武帝规定 长子、次子、三子以及无论多少子,都可以共同继承,也就是“以大划小 ”。

    原先嫡长子势强,如今无论是庶子还是外室子都有机会能出头t  ,他们会愿意放过这个机会吗?

    宋策把两道题誊写在新的纸张上,写完最后一个字后搁下笔,才恍然 发现已经 是日暮时分了。

    随着顺元帝身侧的宦官扬声道:“收题”!无论是写完还是没写完的考生都不敢拖沓,站起身立于案前 。

    收管官们连忙小 心 的收起卷子,考生们也在门外候着的文 官指引下相继离开了大殿。

    当夜,集英殿内灯火通明。

    收了卷子的收管官们将这二百份墨卷按照名次整理好后一一弥封,卷子封好后又送到了等待阅卷的曲华殿。

    三月二十六,晨,阅卷官们整衣肃容,依次步入曲华殿内。

    曲华殿内共一条长案,阅卷官共十位,按照官职大小 依次而坐。收管官们把密封的墨卷箱取来开封,按照名次一一分送到阅卷官们面前 ,每个阅卷官分得的墨卷数量依本次殿试人员多少而定 ,直到箱内的墨卷分完为止。

    二百份试墨卷分到十位阅卷官手中也是二十份之多,每评完一份墨卷,都需传到下一个人案头 左侧,等待下一人继续评卷,确保每张墨卷之上都有十份评分以及对应的官印印记。评卷时间为两日,不续烛。阅卷官领受皇命,不敢懈怠半分。

    十位阅卷官最高职位乃是吏部 尚书沈松博,吏部 尚书虽与内阁学士同为二品,但 实乃六部 之长,文 官之首,故而沈松博坐在首位,其余人没有半分意见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内阁学士苏长行也赫然 在列,宋策那份墨卷自然 而然 的出现在了吏部 尚书沈松博的桌案之上。

    沈松博所在的沈家乃是先太后的母族,只 是这沈松博出身于沈家偏支一脉,靠着自己的才学一步步走 到了吏部 尚书的位置上,与主支不和,当前 也是顺元帝最为信任的文官之一。

    打开这位会元的墨卷,沈松博细细看了下去,只 是越往后看,本来略微靠坐在椅背上的身子慢慢往前 ,直至端正而坐。

    好一个见予之形,不见夺之理!沈松博捏着这份墨卷,再次凝神读了一遍,甚至在脑中开始思考此策推行的可行性。

    看完宋策的这两题的策论已是半个时辰后了。沈松博凝神静气,压下心 中翻涌的思绪后提笔标示,即为一等。并在右侧上首盖上了自己的官印。

    内阁学士苏长行坐在沈松博下首,自然 而然 的接过了宋策的墨卷。他细细看下后只 觉得这宋策的解元与会元绝非浪得虚名,只 怕大历朝要出一个三元及第的状元郎了。

    苏长行也是天子近臣,自认唯才是举,也提笔给了个一等,传到了下一位阅卷官的案头。

    这位阅卷官见吏部 尚书沈大人和内阁学士苏大人都给此人标位一等,他当即认真看了起来。只 是越往后看越是震惊,此士子之论太过大胆也太过激进,但 若真能实施,定 是利于社 稷的富国强民之论!但 ……此论过于与民争利,一等,不可取。

    说是与民争利,实则是与官争利,这位阅卷官乃二皇子幕僚,这份墨卷传到他手已经 差不多大半个时辰,想必是沈大人所看的第一份墨卷……此卷主人已经 呼之欲出了。

    定 是那位年仅二十的会元,宋策。这么想着,阅卷官暗暗记住了此人,两位大人珠玉在前 ,他不好做的太过明显,于是提笔标了个二等,盖上了官印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及至次日黄昏,十位阅卷官阅卷完毕,阅卷官们选出十五份一等标注最多的优秀墨卷,由吏部 尚书沈松博带领诸位阅卷官共同呈于御前 。

    含元殿内,众朝臣皆在,因为明日三月二十八就要在宫中进行传胪大典,故而今日前 三甲名次必须定 下来。

    沈松博带领一众阅卷官躬身行礼,顺元帝示意平身,道:“众卿辛苦了。”

    “臣等为大庆择才,为陛下分忧,何以言苦?”沈松博上前 一步,道:“臣等已从二百余份墨卷中择出十五份优秀墨卷,请陛下鉴阅。”

    “念——”顺元帝金口 一开,苏长行便立在一侧,首先读的便是宋策的墨卷。

    宋策的墨卷共得六个一等,一个二等,三个三等。幸好阅卷文 官多为天子近臣,否则如此人才定 会被埋没了。

    苏长行扫了一眼墨卷上的三等标,淡淡一笑,开始朗读墨卷内容。

    当读到“笼盐铁政”时,顺元帝搁下了手中的茶盏,等到了宋策算的那笔账的时候,顺元帝更是眸光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你现在阅读的是
【哇叽文学网】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